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馬幼垣的治學作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4]
放大圖片

 從這書中,可看到作者治學之精之嚴。 照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報上專欄連續寫了幾篇簡介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的文字。沒想到,馬幼垣時在香港大學執教,看了後,特寫一信相約面談。就這樣得與馬老師相交。十多年來,見面時少,神交卻深,承他餽贈力作《水滸論衡》、《水滸人物之最》等書;讀之除欽佩其治學之精外,還敬其治學之嚴,足為學子效法。

 相見之初,馬老師即說,在研究《水滸》之前,他只專注於一些二三流的小說,改治《水滸》這類一流小說,是他任教夏威夷大學時,一位同事在閒談中的相勸。馬老師聽了,遂下決心,按興趣之所向,選了《水滸》為專攻目標。由八十年代伊始,於今已逾二十年了,得《水滸論衡》、《水滸二論》、《水滸人物之最》、《插增本簡本水滸傳存文輯校》四書。考訂詳盡,論說謹嚴,確是功力非凡。

 近日在書肆得睹北京三聯書店將其《水滸論衡》、《水滸二論》重排簡體字出版,這對內地讀者來說,有幸得睹馬老師二十載的心血結晶,確是「德政」。

 三聯版序中,馬老師詳述了他研究《水滸》的前因後果。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他的治學作風,他說:「研究不可能一步到位,甫開始便事事看得清楚準確。我治學從善如流,並不固執,任何初發表時以為十分得意的見解,若遇到充分反證,都樂意修正,甚至放棄,而不會像不少紅學家的樣子,不管新出來的證據多有力,自己先前講過的話卻一定對,不惜窮一輩子之力去維護。」

 研究學問,不論是什麼課題,最重要的還是「武器」。這「武器」,就是資料。馬老師有個治學的「恆常自我要求」:「天下尚存的主要一手資料(即罕本等原始資料)早晚得全部集中在手邊,近百年用中英日法文發表的研究報告(即二手資料),不管在世界哪一個角落出版,都要有終能悉數用原版配齊(不用海盜貨和隨意翻印之物,更絕不看無法保證準確的翻譯品)的可能。」這種擇「真」而固執的精神,有多少學人能夠做到?

 寫到這裡,令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位治香港文學史的大陸學者,在皇皇巨著中曾提及某一部絕版之書。閒談中向其商借複印一份,以解我心癢。彼竟說:「甚麼書?」細寫紙上,他呵呵大笑:「我也沒看過!」沒有看過?竟寫出洋洋千言來評說?他坦率道:「二手資料!我是從二手資料中看回來的。」

 我不禁愕然,繼而齒冷,再繼而脫帽致敬,致敬他的快人快語。這位專家,真的可以做個「剖心朋友」。不過,他的作風,我絕不屑為。多少年來,出入圖書館,出入舊書坊,所尋的就是第一手資料。因此,自識馬老師,他的治學作風,著實影響我很大。他的水滸四書,除昭示他的研究成果外,那研究精神,更應發揚,俾垂範後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