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唐睿宗的皇帝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7]

孔祥軍

 自秦一統以來的中國歷朝歷代,要算唐代的睿宗李旦最有皇帝緣了。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李治病崩後,中宗李顯即位,很快被武則天強行廢去,改立李旦為天子,以文明為年號。不久,武后革唐命,降李旦為皇嗣。唐中宗復辟後,李旦又被立為皇太弟。景龍四年,韋后弒中宗,有搖動李唐社稷之危,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率眾討平韋、周二黨,李旦再次被奉為天子。五年後,傳位李隆基,是為唐玄宗。細細數來,父、母、兄、子,再加上他自己,上下三代,一門出了五個天子。而他自己又兩度登基大寶,可謂極有皇帝緣。

 然而,有如此「緣分」並不代表有福氣,李旦似乎不願意做天子,甚而是頗為排斥。這與其人生經歷是直接相關的,自從其父中宗李顯試圖廢掉武后的行動失敗後,李唐天子的威嚴便一落千丈,皇帝只不過成了某種稱謂以及武后弄權的形式工具罷了,然而命運或許更不如工具,有時甚至有性命之憂。李旦幾個哥哥接連被廢被殺,自然使他感觸極深。其為藩王時,曾路經滋水驛廳,「廳西壁,畫一胡頭,因題曰:『喚出眼何用苦深藏,縮卻鼻何畏不聞香。』」(《南部新書》戊卷)胡人面相頗異中原漢人,尤在眼深鼻高,現代出土的唐三彩中胡人便是如此。李旦實際上是借此題而自諷,雖眼鼻俱在,然既不能看也不能嗅,深藏縮卻只是無奈。正如藩侯王爵有其名而無其實,惟有深自韜晦,以為避禍。史臣稱睿宗「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舊唐書》卷七《睿宗紀》)、「長而溫恭好學,通訓詁,工草隸書」(《新唐書》卷五《睿宗紀》),「謙恭」、「孝恭」雖然有性格的因素,但更是情勢所迫。真正雄才大略的皇嫡龍種,襄助父皇治理天下,尚方應接不暇,哪有時間精力「通訓詁」、「工草隸」,借此消散滿腹的無奈罷了。此詩《全唐詩》卷二《睿宗》失載,但對窺探李旦心境,了解初唐隱史卻是頗為重要的。

 其後,李旦雖兩次龍飛登基,然均非出自本人意願。武則天冊立的那次自不用說,只是在武則天導演的戲劇中匆匆扮演了一次天子的角色。第二次做皇帝同樣是被迫的,對此,李旦一直耿耿於懷,以至於專門發了一道《付史館紀皇太子等勸進詔》:「皇太子李隆基……一夕之間,戡定禍難。朕當宿夕,初不聞知,及見事平,且悲且慰……隆基、太平公主、成器、范業、薛稷、劉幽求、麻嗣宗等以為宗廟不可無主,萬機不可暫曠,且從人望,因定策禁中……事不獲已,乃順眾望……蓋非朕之本心,實乃鎮國太平長公主、皇太子、諸王、郡公之意也。」(《全唐文》卷十八《睿宗》)可見討平韋氏前後過程,確和李旦無關,其被奉為皇帝,也全出李隆基、太平公主等人意願,此詔是在向史臣表明被戴天子的無奈,希望能夠將此實情寫進實錄國史,讓後世知曉其本無意於皇位。經歷了太多坎坷之後,李旦似乎已經超脫於名位利慾,皇帝緣最終使他「談帝而色變」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