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疲於奔命的「三高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9]
放大圖片

 看病難、看病貴令小市民的生活百上加斤。

 所謂「三高時代」有二種解釋的版本。健康版的解釋,指的是現代人的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另一種解釋的版本則是經濟版的,說的是現代人處於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的「經濟狀態」。

 按理說,處在「三高時代」的現代人,面對隨著「三高」而來的種種壓力本應更加從容不迫才是,很遺憾,現代人卻偏偏疲於奔命,與快樂和幸福漸行漸遠。

 沒 有人會跟錢過不去,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而詳的一句話。不是嗎?股市瘋漲瘋跌、物價猛漲不跌、大學學費水漲船高……到大街上問上一百個人,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什麼?肯定有99個人會回答你「忙著賺錢」。而人群中,要是還有哪一個人一嘴一個白眼的說「錢是阿堵物」「我視鈔票如糞土」的話,別人縱不把他當成白癡,肯定也會把他視為「偽君子」。

「紙上富貴」造就「三高」

 錢,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中國人變得如此至關重要?對於中國社會變成「有錢就有一切」,對於人生價值變成了「時間就是金錢」?

 在過去,最普遍、最大眾、最讓全國人民信服的回答是,中國人都窮瘋了。可是改革開放二十幾年後,對於「鈔票如流水」「鈔票乃身外之物」,特別是對於「鈔票會來也會去」的特性已經有了充分認識的國人,為什麼會對於「鈔票」依然喜歡得如此刻骨銘心?

 在當今社會現實下,有句流行的牢騷話也許是最佳的註解:「除了工資沒漲,什麼都在漲。」

 每一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在增加,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漸行漸遠。而高房價、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就業難、收入低、物價漲……種種煩惱接踵而來。

 至此,我們喜歡鈔票勝於一切的理由就一目了然:我們的生存危機有多重,我們喜歡鈔票和對鈔票的佔有慾就有多大!

 而在日趨高漲的以「國民幸福指數」代替單純的GDP的呼聲中,到底有多少現代人,為了追逐財富而喪失了快樂的能力呢?

 事實的回答是:現代人越活越有錢,越有錢越不高興。越活越富貴,越富貴越「三高」。

房奴漂在城市間

 筆者的朋友一人身兼了三份工,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單位上班,晚上七點到十點兼一份家教,每到雙休日他還得輔導他帶的學生學畫。我對他說,你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他一邊歎息,一邊搖頭的說,不是我跟自己過不去,而是我不跟自己過不去,我就活不下去。

 在單位裡,朋友是個應聘人員,也就是那種隨時有可能被「開」的臨時工,上有七十多歲的父母,下有四歲的小兒。每月工資才六七百塊,而且沒有其他福利,加上老婆又下崗,多年體弱多病……一邊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個人現實,一邊是無社保、無醫保的社會現實,本來就夠他受的了,可偏偏他還按揭了一套房,當上了名副其實的房奴。

 「活得比農民工還慘」是我這位朋友經常掛在嘴邊的詞。此話剛入耳時,我一直只當那是自嘲,可往細裡比照著分析一下,恍然醒悟朋友的現狀。朋友的自嘲真可謂是對一大批沒有固定職業,沒有背景「漂」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現代人」的最好形容。農民工苦,農民工累,農民工幹活時間長還常常拿不到工資,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這些年來為了解決「有目共睹」的農民工問題,從中央到政府到地方,所下的力氣、投入的資金、想的辦法也是「有目共睹」的。

 可反觀如我那朋友這類無根、無地、無房、無業,漂在各個城市之間的「現代人」,也就是專家們眼中的「城市貧民」,他們與農民工一樣,同樣頭頂著醫療、教育、房價三座大山的壓力。表面上看來,他們風光得很,有家的一對夫妻加上一個孩子被稱為中國的「核心家庭」,沒有家的一個吃了全家飽。可實際上這些人,哪一個不「疲於奔命」在上無片天、下無寸土,上有老人要盡孝送終,下有孩子需要撫養、教育的「重壓」之下,有數據表明,在中國,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培養到上完大學,起碼得48萬元。更有專家經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在眼下的中國,要想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一個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應當達到萬元水平。

 在眼下的中國,那些為了謀職謀生,疲於奔命於各個城市之間的「現代人」,有幾個人幾個家庭月收入能達到萬元?

 在眼下的中國,誰來過問他們的生活痛苦與生存艱辛。疲於奔命,正在成為現代都市70%以上的人的生存宿命。沒有社會醫療保障,孩子教育費用的不斷增加,老年化社會的提前到來,就業的日趨艱難,特別是功利價值觀在這一代人中的盛行,更是促使「疲於奔命」這個詞,變成了不少現代人捲在舌頭上、醃在心裡頭,發酵在大腦裡的無可奈何。年輕時以命換錢,年老時以錢換命。疲於奔命讓「真有才」的人,才氣過剩得直往腦門上冒泡,讓沒有才的人背著一麻袋的文憑證書,在城市的大街上,瘋牛一樣的狂奔,就是找不到安身立命之道。

告別壓力而非生命

 《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6%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壓力很大,只有不到1%的人覺得沒什麼壓力,而被稱為「青春力量」的「奔奔族」卻很具反諷意味的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壓力最大的族群,因為他們身處於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的「三高時代」,時刻承受著壓力,甚至導致「自殺」成為這一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

 試圖緩解壓力的我想約幾個朋友出來喝點小酒,頭一個電話打出去,接電話的人就告訴我說,在半個鐘頭前我的一位朋友選擇離開了人世,幸好發現得早,現在正在搶救。

 朋友原本是一個開朗的人,可是,當他被單位炒了魷魚,一次又一次的找工作碰壁,最後只能以本科畢業生學歷屈就於一家商場當推銷員之後,工作乏味,工作量又極大,每天都得出門「掃街」,面對各式各樣的冷面孔,上大學時借的教育貸款又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一般說來,面對壓力很少有幾個人能做到輕鬆坦然,可是這並不等同於告別生命才能告別壓力。不敢說以告別生命的方式來逃離壓力的人都是懦夫,但至少他們缺少做為一個現代人,必須擁有的耐心、毅力和韌性,特別是對於那些一心一意抱怨全社會的壓力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人,不管是金領白領還是藍領,哪一個能逃開「壓力」的約束?說到底,還是「巴士阿叔」的那句話,「你有壓力,我也有壓力」。只不過每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輕重,壓力所在各具不同而已。無論是「三高」為牢、紙上富貴的人,還是用疲於奔命的方式來跟自己發狠的主兒,無一不是為了幸福的理想而脫離了幸福的現實之後的「三高」犧牲品。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說,一個人為了逃避壓力選擇辭職,或者選擇出門遠足,甚至選擇到「出氣俱樂部」宣洩都是值得讚賞和可行的。但無論你做出怎樣的選擇,在做出這樣選擇之前,都應做出一個最正確、重要的選擇——告別壓力,而不是生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