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應對氣候暖化 中國應做好人的文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9]

劉和平 時事評論員

 為期近半個月、於本月14日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史無前例地吸引了超過180多個國家的環境部長與會,世界各國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各國的重視並未意味著解決問題的開始,更不意味著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而是意味著各國尤其是各大國之間更為激烈爭吵與相互推卸責任的開始。預計,由於美國等個別發達國家的特立獨行,這種爭吵可能要持續到氣候已經惡化到人類已經無法在地球上居住、「已經看見棺材」的時候,才會「頓悟」並停止。

中國應積極應對環境污染問題

 目前應對氣候暖化問題的癥結,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分攤問題上。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當然應堅持聯合國既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但同時也應看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僅是全球的事情,也不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已經對中國本身構成了直接的、現實的威脅。而且,由於中國人口多達13億,假如把因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而導致的人類痛苦按人均進行分攤的話,則意味著中國要承擔其中的四分之一。因此,作為已經向全世界宣布要成為負責任大國及要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問題上,應為人類也為中國自己肩負起應負的責任,盡量爭取能少排就少排,能不排就不排。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國內的溫室氣體的排放及環境污染問題,實際上是因為人口過多造成的。正是因為太多的人口需要吃飯,太多的勞動力需要就業,及相對欠發達的經濟需要發展,才使得中國要不斷地擴大生產,並「無可避免」會造成氣候、環境與資源壓力。這是對我們非常不利的一面。但是,正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經說過的,「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假如從逆向來思維,龐大數量的人口,亦會變成我們應對氣候暖化及環境污染問題的巨大潛力與寶貴的資源。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及如何發掘。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非常重視強調各級政府及官員對於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的責任,並將其當成了環保工作的主要著力點,這無疑是對的。但是,假如我們因此而忽略了「人民的力量」,則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缺失。

三方面著手應對環境污染

 筆者認為,我們國家在應對氣候暖化和環境污染上要發揮人的作用,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其一是,激發人心。也就是說,要在全體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心目中培養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這既是環保工作是否取得一定成就的標誌,更是未來環保工作能否搞好的關鍵之所在。過去,由於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國家還相對貧窮落後,所以,大家節省資源的意識都比較強。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及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長,鋪張浪費、不愛惜環境現象,已在城市尤其是城市富裕人士中抬頭。假如這種現象未來成為了13億人的普遍行為,則其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將是無法想像的。

 其二是,動員人力。科學研究表明,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主要是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而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造成的,而日常生活排放的溫室氣體同樣不可小覷。有時候細節能夠決定成敗,積小善方能成大德。因此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普通人也不能無動於衷。例如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能源被用於交通運輸,假如我們能號召有車一族多一些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少開一些汽車,其所節約下來的能源,就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三是,發掘人腦。眾所周知,技術進步對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已經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發達國家借口相關專利技術掌握在民企手中、不肯轉讓給發展中國家,亦是目前全球氣候暖化和環境污染問題積重難返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眼前與短期的有限利益,而忽略了人類共同與長遠的利益,甚至不顧人類的生存危機,這充分體現了發達國家的自私與短視。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國人的聰明才智,研發治理環境污染與控制氣候暖化的新技術,必要的時候,甚至要不惜一切代價,以國家的力量進行科研攻關。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做好了人的文章,用好了人力資源,人口問題就會成為中國環保的無窮動力,否則,就是一個巨大的包袱。(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