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武洲
考察清代的稱謂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滿族是相當重要的一支少數民族。但在以漢文化為中心的古代中國,少數民族都或多或少處於文化的邊緣地帶。所以,向漢人學習,向漢文化學習,對於滿人來說,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這從滿清的一些稱謂就可看得出來。
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與宋對峙階段,女真曾建國為「金」。清太祖努爾哈赤立國時,亦立國號為「金」,或稱「大金」或「後金」,顯然受漢文化的影響,數典而不忘其祖,頗以女真先祖為榮。至若後來改為「清」,可能是有了不同的想法:一則因為「金」在盛時也不過得了半壁天下,努爾哈赤自然不會以此為足,於是易其國號為「清」,表示另樹一幟,代表一個全新的開始。另一個原因則相當簡單,就是女真方言中的「金」與「清」諧音,滿人想找一個漢字來宣示國號,自然就找到了「清」。這種諧音借字的解釋雖然簡單,但相當有說服力,且在滿清運用極廣。
史學家孟森對此作過專門研究,在他的專著《清史講義》裡,對這個問題就特別作了考證。他認為滿清語言中從漢語中取字甚多,大多是諧音借字,且只取與自己方言中音近之字,並不管漢字的字面意義如何。比如,漢語中男子稱呼自己的配偶,多曰「夫人」。滿人諧音移植過去,稱「夫金」,後改作「福金」,又作「福晉」。在清宮戲中,我們常見的「福晉」一詞,便是這麼來的。
其實,這種諧音而借的稱謂在滿清一朝例子眾多。除「福晉」外,「皇太極」一名的由來影響更大。皇太極原名「黃台吉」。舊時的蒙古酋長常取這樣的名字,就是漢語中「皇太子」的意思。後來用漢字表達找不到合適的字(總不能直接用「皇太子」來作人名吧),就以「皇太極」來命名。這本來是民族語言文化交流中很平常的事情,可有人卻認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作出了非常可笑的解釋。《清實錄》裡這樣說:努爾哈赤給第八個兒子取名皇太極,當時並沒有什麼特別想法。等努爾哈赤稱「汗」,查閱漢人、蒙古的典籍,才發現漢人的儲君叫「皇太子」,蒙古的繼位者叫「皇太極」。可見讓皇太極當皇帝,是上天早就注定了的。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所以史家孟森評曰「此亦無可附會之附會也」。但通過這個稱謂,卻可以看出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交流之頻繁,融合之迅速。
諸如「諧音借字」的言述,在滿人金梁的《光宣小紀》中亦可找到一些佐證。可見,滿清從漢語中諧音借字的做法,並非一家之言,可信處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