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評「破解《出師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29]
放大圖片

 ■諸葛亮

曾敏之

 曾遊成都,拜謁過諸葛武侯祠。以杜甫的吟詠武侯祠七律一詩參證,不勝感動。詩云: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可說描繪了諸葛亮一幅肖像,也高度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業,其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更為他寫的《出師表》注入使人讀了難以壓抑泫然欲涕、扼腕嘆息之情!

 為什麼諸葛亮的事跡會盛傳後世?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生當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世事擾攘,苦了蒼生。前途難卜。他以布衣之身,懷管仲、樂毅之才智。為避亂而躬耕隱居於南陽之隆中,以消極的思想感情「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話雖如此,諸葛亮畢竟有抱負、有雄心。胸懷天下,研究世勢。是待時而動的。在隱居的歲月中,相與往還的摯友就有崔州平、徐庶,他們對諸葛亮是了解的,期待他有所作為。

 當劉備以漢室宗親,有志於策劃軍事以澄清漢末大亂,復興漢室基業之時,但勢孤力弱,屢陷於「智術淺短、遂用猖蹶」,因而求賢求助。

 就在這樣的背景、時勢諸種因素之下,徐庶廣會見劉備於新野,受到劉備的器重,徐庶就趁機推薦諸葛亮。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當時想由徐庶代邀諸葛亮回來會面。可是徐庶認為「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建議劉備「枉駕顧之」。

 於是就有了劉備三枉駕親顧諸葛亮於隆中草蘆,諸葛亮感受劉備垂顧之誠,遂有「隆中對策」而慨然應允出山相助。諸葛亮既懷管仲相齊桓公成就霸業之才自信,也懷春秋戰國名將樂毅的軍事之智自期,在他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隆中對策」。預見了魏、蜀、吳未來的形勢,為劉備策劃取得荊益、建立蜀漢,以與曹魏爭奪天下。後來局勢的發展,果如諸葛亮所期。因此三顧草蘆的「隆中對策」成了歷史上不可磨滅的真實記載。

 可是,如今有人妄借炒作翻案以自鳴高。最近對諸葛亮的《出師表》就出現了所謂「存疑」與諷刺。在一篇題為「破解《出師表》」文章中,作者認為諸葛亮「為加強一己之權威……搬出三顧臣於草蘆之中」,是「得意」之筆,引史書企圖否定「三顧」這回事。他說「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未有言及劉備三顧草蘆之事」,但又說「僅同卷《諸葛亮傳》有『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此十二字」。按邏輯,三顧已由陳壽於傳記中明確述及,可證明並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搬出自炫,而是希望揮師北伐能夠克敵制勝、恢復中原、以報答先帝劉備三顧知遇之恩,反映了諸葛亮的忠懇勤恪、賢明正派的性格作風,怎能歪曲為加強表述「開國元勳之功」呢?

 「破解《出師表》」不顧引陳壽所撰傳記提證「三顧」的事實,仍以《魏略》及裴松之註《三國志》的行文企圖證明「存疑」之有據,卻又不能為裴松之「後來則推翻自己」、「𠄘認劉備曾三顧草蘆」的矛盾辯解,徒顯賣弄文史之混亂與無知。(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