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海瑞,一個傳奇般的名字。在中國民眾心中,海瑞曾經是「清官」的象徵,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風尚的變遷,卻正被日益妖魔化。
接連讀到多篇今人關於海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海瑞幾乎無一不是一副可笑甚至可憎的形象:只會唱道德高調,卻於民生實際無絲毫補益;海瑞罵皇帝是真,但一旦嘉靖帝駕崩,卻「大慟,嘔所出飲食」,這樣的人對他所處的時代不會有什麼推動作用;沒有人情味,簡直就是「酷吏」,幼女吃了男僕所給的東西,竟逼令其自殺,無異於清儒戴震所抨擊的「以理殺人」……
對以上妖魔化海瑞的議論,我是頗感詫異的。先說最容易引發今人憤怒的所謂「逼女自殺」事件。這一事件首載於明末時人姚叔祥的《見只編》,後來清初人周亮工在《書影》中又加以引述,但除此之外,正史、野史都不見記錄,完全是一個孤證,怎能遽然相信?而就是這樣一個連傳聞都不能說很廣的「海瑞軼事」,卻讓海瑞背上了「全無心肝」的惡名,周作人就多次在文章中引用這一事例,並評價說:「余平日最不喜海瑞,以其非人情也。此輩實即是酷吏。」今人因此而發的一些議論,顯然又是根據周作人而來的。
再看另外一些指責。海瑞是否真的只會唱道德高調?答案也應該是否定的。首先需要說明,海瑞那個時代的道德觀當然是與我們現在不同的,不過,區別古代一個人是否唱道德高調,似乎不能因為今昔之區別就下判斷,而應該看其是否踐行他口頭所宣揚的道德觀。如果以這種標準,海瑞自然唱了忠孝節義的傳統道德高調,但同時也是實實在在付諸實踐了的。其次,更重要的,海瑞不僅僅是傳說中的清官,也是一個「能吏」,他是有事功的。《明史》記載,海瑞作地方官時,除了後人所盛讚的不畏豪強,在興修水利、扶助弱小、精簡開支等方面都有作為,張居正後來大力推行的「一條鞭法」,海瑞實際上已開其先河,「一條鞭法」之在財政上能收到成效,可以說是建立在海瑞等人實踐基礎之上的。正是因為有這些事功,他離任時,「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一個官員,做到這個地步,我們難道能說他只擅長唱唱道德高調卻於民生無絲毫補益?
至於海瑞罵皇帝後又為皇帝之死大慟,這就更不足為海瑞病了。在海瑞們那裡,皇帝和國家是兩位一體的。如果我們責備海瑞為什麼不能超越這種觀念,坦率地說,就等於指責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拉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一樣。
今人談論古人,必須回到歷史現場,要對某個古人所處的時代、環境有基本的了解。妖魔化海瑞的人,正是因為沒有回到歷史現場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