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經濟學者王乃靜 一次思考改變一生 經濟理論填補空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5]
放大圖片

 ■王乃靜(前排中)與同事們在一起。

本報駐山東記者:楊奕霞

 1970年,因文革而輟學的王乃靜在泰安工廠、泰安機床廠開始了長達8年的鑽床工和鉗工生涯。18歲到26歲,人生中最珍貴的年華,就在穿著破爛的工作服、渾身上下都是機油味、一天三班倒的狀態中度過。有一天,王乃靜躺在破麻袋布鋪就的工廠地上,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思考。正是那次思考,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他開始自學、參加高考、大學任教,其通過經濟數學論證的中國市場經濟理論,受到國際學術界讚譽,還於今年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回想起那次頗具意義的思考,王乃靜稱並不複雜高深。「我問自己,一生就一直這樣下去嗎?至少應該有些文化。」當時只有小學水平的王乃靜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當一名工人技術員。於是,他從同學的哥哥那裡借來從初中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的全套數理化教材。每天下班後就拖著疲憊的身體自學。曾有工友笑他:學這些有什麼用,又不上大學。他也不理會,只是繼續埋頭苦學。等到那套教材全部自學完成後,王乃靜又找來大學一年級的工科教材繼續讀。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1977年恢復高考,王乃靜以泰安地區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從此開啟另一條人生之路。

了解基層生存狀態

 「如今回想起來,工廠8年時光對我而言是人生中的一種極大磨練。」它不僅讓王乃靜知道了基層百姓艱難的生存狀態,更使他有了樹立目標、一往直前的勇氣和毅力,對此後人生產生重要影響。

 早在當工人時起,王乃靜就對數學格外感興趣,且善於思考、學以致用。他曾憑借書本知識自己動手搞創新,竟然成功地改造了油泵,加快了換油速度。走上學術之路後,無論是對數量經濟中公有制經濟均衡理論,還是企業管理中價值工程的研究,王乃靜依然保持著那股闖勁和靈性。

 1984年,王乃靜碩士畢業到山東經濟學院當老師。學習基礎數學的他又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枯燥的數學天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於是便著手鑽研數量經濟。1990年,王乃靜被公派到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進修。

 他在博士論文中首次提出公有制經濟的數理模型,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在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同樣存在一種市場均衡。當時這一研究在國內尚屬空白,且對於能否搞市場經濟的爭論也異常激烈。王乃靜則從數學上推證了的確存在一種市場均衡價格,從而在理論上證明了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通過改革,也可以出現市場競爭。因此他的研究對於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理論意義。

「玩著工作」不懈追求

 正是這篇論文,為他贏得了美國著名數理經濟學家的讚賞,贏得了美國政府給予的工作許可證和合法居留權。在美國,炙手可熱的經濟數學是個能賺大錢的職業。但王乃靜放棄了,他如期回國,在山東經濟學院繼續自己的研究。其公有制經濟市場均衡理論先後得到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並於1991年成立了該學院的數理經濟研究所,承擔起多項國家級課題。

 王乃靜坦言,「其實做學問要研究缺口,才能尋找到不同的突破。當然,人要不懈追求,也要學會捨棄。」王乃靜稱自己是不願意閒著的人。「這一輩子,不管當工人還是當老師,從來不會混日子。」他不把工作當負擔,而是有興致的「玩著幹」。因此身兼數職也不會感到辛苦和疲憊。

 自去年當選山東省工商聯會長後,王乃靜的工作重點轉向了全省11.3011萬個民營企業。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的重大受益者和貢獻者,王乃靜為山東民營企業家們構思了一系列的活動。不論是民營企業發展論壇,還是世界儒商大會,王乃靜都希望能夠發揮工商聯「平台、論壇、自主創新基地」三個角色功能,將儒商誠實忠厚、毅力堅固的特色發揚光大,引導魯省工商聯事業不斷前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