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傳統魅力—2003年《榮寶齋》雜誌書法提名展開幕式。左起 喜龍、文懷沙、沈鵬、沈定庵、馮遠、王鏞等。
十幾年前,人民鑒賞家楊仁愷先生未識 喜龍時曾耳聞他有股狂傲之氣,可到楊老真正與 喜龍接觸後,發現他其實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只有在揮毫創作時,才似換了一個人,筆下氣勢變幻莫測。
楊仁愷對 喜龍的書法成就四字點評:天道酬勤
對於 喜龍對書法藝術的執著,楊仁愷笑言,傳聞不可信,但他在書法藝術的追求上,確實有著一股永不自滿敢於超越的豪氣。對於 喜龍在書法創作方面的成就,楊老對其點評僅止四個字:天道酬勤。
記者在 喜龍北京的家中採訪時,身在其中,看著氣勢恢宏的千米長卷不禁想起了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中那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喜龍先生在書法的追求中似乎也在遵循著「書不驚人誓不休」這樣的「 氏法則」。
先生告訴記者,他從髫齡開始浸染翰墨,研習書法,40年來無論商周甲骨、秦篆漢隸、魏碑晉帖,還是唐真宋草、明清法書,他都涉獵,每日臨池不輟,如今依然。正是因此, 喜龍佳作纍纍,僅草書百米長卷就達40餘幅。 先生說,他篤信「功夫在書外」的道理,注意多方面汲取知識,昇華書法藝術,不時回頭審看,篩汰自己的作品。他的最大規模的「毀滅」行動不僅將已裝裱好的400餘幅書作扔掉,連那幅被已故著名書法家溥傑讚為「中國書法萬里長城」的長78米的《草書唐詩三百首》長卷也被他撕成條條黃絹泡入水中。 先生坦言很心痛但不後悔,也正是有著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的精神,才會有這次千米長卷的完成。
喜龍書法五體俱佳草書更盛
記者看過很多次 喜龍先生的書法展覽,可以說是五體俱佳,但猶以草書為盛。 喜龍在總結自己幾十年臨帖習書的經歷時也表示:「我在臨習王羲之草書《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的同時,臨習《淳化閣》中的皇象,宋克的《急就章》、趙孟頫《六體千字文》章草部分,嘗試以今草的飄逸糅進章草的古樸。又加之顏真卿書法沉著勁健的筆力,豐腴開朗的氣度,王鐸書法的全以力勝,體格近怪,尤其用筆的複雜微妙變化,何紹基書法的妍媚、俊俏、流動、機巧、傾側等特徵,集各家之長,自然而生千姿百態的變化。不斷地嘗試、探索、總結,以求不斷提高。」
喜龍坦言,學無止境,但是他所追求的就是從古人的身上把精髓轉化成自己的風格,讓書法成為一種美展示給喜歡書法的人。他從不在乎別人的批評,相反他更喜歡這種批評,因為這樣的言辭對他更是一種激勵,他從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可以讓自己去改正,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人評說,你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天人合一是 喜龍書法創作的終極目標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但對 喜龍來說卻是他書法創作上的終極目標。 喜龍坦言,他創作千米長卷《古文觀止》,不是為了要炒作自己,更不是為了求奇出新,而是他書法追求的最直接的體現。《古文觀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髓,也是現代人所渴求的,現代書法藝術所要追求的,是與現代人的審美方式相契合的更新層次上的意象合一的新境界。要賦予漢字想像的張力,使漢字的現代規範與藝術想像在審美的層次上達到默契和統一。」 喜龍如是說。
近年來, 喜龍的書法藝術日臻成熟, 氏書法也得到了書壇的認可與好評。在書法領域以書法家姓或名來命名流派實在是鳳毛麟角。 喜龍說:「我不敢當。曠古今世,書家大道浩蕩,大家如雲,流派紛呈,我只是個苦苦跋涉的後來者,寄情於性,力求筆墨之外的更廣遠、更深邃的東西罷了。」
■本報記者 李鋒北京專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