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化醫集團長化工廠
成立於2000年8月的化醫集團,前身是重慶市化工局和醫藥局,下轄49家企業、員工近4萬,但虧損嚴重,舉步維艱,資產負債率接近70%。
安啟洪臨危授命,走馬上任。他埋頭搞調研,想對策,連周末也不休息。隨後,他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通過債務整合、資金整合、資產整合、管理整合以及人才整合,迅速將化醫集團扭虧為贏,當年實現利潤七千萬元,重樹了化醫人做大做強的信心。
提起過往的戰績,安啟洪始終平靜而謙遜。他反覆強調,事業的成功是要講求時機的,如果沒有當時良好的大政治環境和大經濟環境,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他介紹說,上任之時,恰逢重慶市委市政府牽頭,對國有企業的歷史債務進行打包處置。於是,憑借政策的東風,化醫集團用3.5億元核銷掉下屬企業拖欠銀行的16億元歷史債務,使集團甩掉了包袱,提高了資產質量,為恢復融資能力和增強資本運作奠定了基礎。
惜機遇時勢做英雄
與此同時,他借鑒美國杜邦公司「資金池」的做法,將集團下屬所有企業的資金全部彙集到集團統一調配,強化資金的運作和監管。這樣不但解決了有關企業資金緊張的困難,支持了重點企業的發展,還降低了財務成本,提升了公司在銀行的資信形象。他坦言,建立「資金池」是一種探索,把全部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其實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只是當時別無選擇。
緊接著,他實施了集團與816廠、重慶鹽業總公司的兩次重大整合,實現了816廠與民豐農化資產重組並成功借殼上市,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同時積極通過破產、退出、劃轉等方式,消除下屬空殼企業,優化了產業結構,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快速提升。
作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重慶化工界頗具影響力的權威和專家,安啟洪對科學技術有一種虔誠的熱愛。在他看來,科技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基石,創新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從根本上講,現代企業的競爭,就是科技與智慧的競爭。
科技興企創新為本
為此,安啟洪在集團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把「科技興企」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依靠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加快產品開發力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他經常深入企業關心、指導科技創新工作,要求企業一方面要創建新型科研機制,強化科技隊伍建設;另一方面要以產品科技含量的提升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佔據產品創新的制高點,實現產業多元化、產品系列化,為企業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間。
近幾年,新產品已成為重慶化醫集團經濟總量和效益增長的主要來源,3年累計實現新產品產值近40億元;50個新產品列入市級創新項目;65個產品被評定為重慶市高新技術產品;10家企業被授予市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企業被評定為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2家企業被評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完成科研開發項目46項,其中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及省部級重大項目10餘項,獲批專利35項,名牌產品19個,80%以上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累計創造工業產值13億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