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部制改革 利宏調管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2]
放大圖片

 ■11日下午,國務院各部部長列席會議聽取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中新社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11日電】備受各方高度關注的國務院「大部制」機構改革方案今日終於披露: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五大部委浮出水面,衛生部也因兼併國家藥監局而躋身「大部制」之列。此間專家學者認為,是次改革方案涉及調整變動的國務院部委機構多達7個,新組部委5個,撤銷6個,整個國務院部委27個,比原來少1個,初步建立一套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權分立」但又能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有利於發揚民主、避免腐敗,有利於宏觀調控。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在方案公布後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十七大報告已經提出,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思路,是「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他認為,此番國務院機構改革體現的,正是「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權分立」的思路。

 鄭新立強調,這一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基本上實現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目標。他並稱,目前的機構改革只是「大部制」改革的第一步,「大部門制實際上是提高效率的改革,但大部門的建立、調整和完善,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協調,得一步一步來,否則會有很多環節銜接不上。」對於早前傳說中的「大金融」機構,鄭新立說這方面的時機尚未成熟,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等金融內部體制理順後,各方面走入正軌時,才能實行」。

改革結果未如意料中徹底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改革雜誌》學術顧問武建中向本報指出,這次「大部制」改革結果並未能如人們意料中的徹底,「可以說,這只是中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中的第一步,一次微調而已。」他認為,按照中國現狀及十七大精神,中國接下來還會有更重大的改革。

 根據原先輿論猜測,關於「大部制」的改革方案涉及的部門更多,調整也更大,但昨天公布的實際方案,機構的變化要比預期的要小得多。此間專家認為,中央明顯是先選出幾個對經濟、社會有較大影響的部門進行整合。

能源部暫擱有望後年成立

 早前備受關注和期待的「能源部」,這次沒能列入國務院部委之列,熟悉內情的人士認為,這是因為考慮到如果目前國家馬上組能源部,則下面各省市就得成立相對應的能源局,「這意味著,將有上萬人的公務員隊伍因而產生,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好的事情。」但這位人士強調,基於目前中國和國際現實情況,能源部成立已是大勢所趨,而最遲不會遲於2010年。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對於成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了異議。他認為,這只是一個行業政策機構,最多也不過是總局級,而不應該成為一個內閣級部門,另外將副部級的環保總局升格為正部級的環境保護部亦不太應該。他認為,除去這兩個部門,剩下25個部委的布局比較合理。此外,在毛壽龍看來,新成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職權方面來看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勞動和人事部門有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特性,如今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多年前的勞動人事部性質相同。

精兵簡政抵觸「官本位」

 毛壽龍認為,將交通部和民航總局合併成立交通運輸部的舉措對於加強綜合運輸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鐵道部在建設和管理方面改革成功之後,也應該併入交通運輸部,使整個國家的交通運輸更加系統化。

 毛壽龍表示,真正的「大部制」,是要把很多具有實權和實體功能的大部門合併在一起,從而成為一個超級大部門。這樣超級大部門的組建,是以提高行政效率為最終目的的,是機制性的改革。

 他還指出,大部制改革主要是有幾大難點,比如官本位觀念的扭轉,官僚體制觀念的轉變。因為大部制改革是把政府轉向服務角色,這和「官僚」、「官本位」是根本衝突的。還有一個難點,就是雖說是成立大部委,但實際上是在精簡機構及人員,那麼就必然要面對利益被觸及的機構以及官員的抵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