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都是運輸中國貨物。圖為馬六甲海峽遠景。資料圖片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16日電】當前中國對進口能源需求持續加大、對外貿易急劇增加,海上能源安全及海上貿易運輸線安全問題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為此,民盟在全國政協提案,強調「南海-馬六甲-印度洋」航線作為中國最需要關注的海上能源、貿易交通運輸線,要加強對其研究。
據了解,中國進口石油大部分來自波斯灣、非洲、東南亞、澳大利亞,而進口原油運輸的五分之四左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另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都是運輸中國貨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海上石油供應線與歐洲的海上貿易線正好在這一區域重疊。因此,民盟指出,從前瞻意義上來講,南海—馬六甲—印度洋這條航線是中國發展的生命線。
民盟認為,目前國際上對印度洋海洋環境的調查研究程度和認識水準都較為落後,而中國作為海上運輸大國,在新的國際形勢與國內局勢下,需下大力氣加強南海—馬六甲—印度洋的海洋環境監測與預測研究,為確保中國能源開發、海上運輸線安全以及國防安全打下堅實基礎。就此,該黨提出四點建議:
四點建議研究海洋環境
一、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建設海洋環境研究試驗台站,開展從海面到海底的海洋環境高技術監測試驗研究,形成先進的連續動態監測能力,並為中國開展深海研究提供高技術試驗基地。
二、啟動包括馬六甲海峽在內的印度洋海洋環境調查試驗,每年至少實施1—2個航次的海上調查;同時,部署海中錨錠潛標、衛星遙感監測等同步或連續監測與分析;積累系統性的海洋環境演變資訊。
三、統一籌劃部署針對南海-馬六甲-印度洋海洋環境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綜合應用研究,全面提高對該海域海洋環境變化規律的認識和把握。
四、加強軍民合作與交流及資訊共用,通過非軍方科學家的深度參與,結合必要的(尤其是以中國為主的)國際合作,有效地提高中國在該海域軍事海洋環境的保障能力和資訊優勢。
同時,他表示,中國應積極部署建設南海—馬六甲—印度洋能源大通道的海洋環境資訊保障體系,逐步形成該海洋環境安全自我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