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弱勢社群無處不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0]
放大圖片

 ■如果弱勢是有層次的話,那麼年老的失業女性是不是弱勢中的弱勢?

文:卡 飛

 上月底,有12名哈佛大學學生在香港大學學生陪同下,先到尖沙咀重慶大廈,與居港的少數族裔人士和正尋求難民資格者會談,了解他們的狀況,再探訪深水步,接觸低下階層市民,擔任義工及協助清潔。這班哈佛學生其實參加了一個在03年成立的學生組織「哈佛亞洲計劃」(Harvard College in Asia Program),宗旨是透過與亞洲頂尖學府交流,加強哈佛學生對亞洲的認識,為學生建立一個探索世界及自我發展的平台。他們在9天行程中,除了出席講座、論壇和交流會外,還探訪不少旅遊景點,以及特別接觸本港的弱勢社群,全面體驗真實的香港。

你弱 還是我更弱?

 很多團體及組織都表示要協助弱勢社群,因為他們無財無勢,所以永遠都會在社會的最底層,但其實大家對弱勢社群的認識有幾多?

 其實,弱勢社群一詞(social vulnerable group)並沒嚴格的定義,據2003年聯合國全球社會狀況報告,弱勢社群指一群因為物質、環境、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處於危險或不穩定的狀態,同時又無法保護自己免受處理或影響的人。但究竟甚麼人才是弱勢社群?

 在一般人眼中,窮人、失業人士、老人、傷殘人士等都應該是,不過,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而被社會標籤或歧視,又或是被摒棄的社群,例如新移民、失業人士或領取綜援人士、單親家庭、雙失青年、精神病康復者、同性戀者、文盲、少數族裔、負資產人士、性工作者、更生人士等,他們都應該是弱勢社群。

沒權力 所以受欺壓

 弱勢社群之所以弱勢,主要原因不是個人的不幸或不濟,而是權力(power)和欺壓(oppression)造成。社會上存在欺壓的狀況變化多端,有明顯的,也有隱蔽的,不同社群受欺壓的情況與程度都不同,而撇開這種差異,受欺壓的社群會感到有心無力,更甚的無奈地放棄抵抗,但採取積極抵抗的,則很易被視為問題分子。

 以老人在勞動市場的遭遇為例,老人沒有權力參與對「老年」的界定,卻被認定因「老年」減低或失去工作能力,大部分老人只能在這模式下尋求適應方法。雖然不同社會背景的老年人對其自身的選擇權可能有不同體驗與闡釋,然而大體來說,老人被欺壓,以致缺乏權力掌握個人生存及發展機會的情況,依然是顯而易見的。

 權力的延伸與弱勢社群的產生不是單向的。例如,當老年(年齡面向)及婦女(性別面向)重疊,就產生老年婦女的弱勢社群,其遭受的制約比單純老年或婦女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在現代社會中,階級或財富已不是唯一的欺壓層面,權力關係向一些較隱性的社會關係滲透。例如,另類性傾向社群(例如同性或雙性戀者)、少數族裔社群、內地新移民等,都分別構成不同的弱勢社群。若把階級、性別、年齡三個較顯性的欺壓介面,再與其他弱勢社群複合重疊,便可看到一些更弱勢的社群面貌,例如低下階層新移民女性、貧窮成年傷殘者等。

 再翻查資料,原來內地官方以往沒有所謂弱勢群體的概念,採用的類似詞彙是「困難群眾」,在2002年3月,在朱鎔基總理對中國第九屆全國人大第5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了「弱勢群體」這個詞,這也許是中國政府文件中首次採用這個概念。

 近幾年,很多群體都爭著說自己是弱勢群體,這不單是在香港,筆者發現內地也是如此──原本是用來分析現代社會經濟利益和社會權力分配不公平、社會結構不協調、不合理的概念,今天卻成為控訴的藉口。內地有政府部長的車被交通警截查時,部長帶人大打出手,打傷了交通警察,交通警察表示這事反映了他們成了最弱勢的一個警種。又有記者說自己是弱者,因為出外工作或在公司都得不到所謂的尊重;又有人說教師是校園裡真正的弱者,因為教師在家長、社會及學生面前都是孫子,他們被蔑視、漠視及妖魔化,完全沒有公道和尊嚴可言。

 將自己標籤為弱勢群體,難道真的可以是成為「強勢群體」的方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