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3月31日發生在東航的折返「烏龍秀」,顯示中國民航建立機師「轉會制」迫在眉睫。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劉靖雲、趙飛飛、陳曉平,實習生:朱姝哲
3月31日,21個航班在雲貴高空集體上演的一場因「無法降落」而折返原地的「烏龍秀」,把東航推向了勞資矛盾井噴的風暴眼。在全國輿論的口誅筆伐下,東航終於在本月7日發佈告示,收回此前堅稱的「天氣原因」,承認係「人為因素」。與此同時,東航已派遣調查小組與民航總局的觀察員一道前往雲南,試圖破解這場罷飛謎局。風波之外,中國民航建立機師「轉會制」亦愈顯迫在眉睫。
針對「3.31」事件,東航對參與返航的機師實施了暫時停飛、撤銷了雲南分公司兩名高管職位,並且同時派出東航副總經理代理雲南分公司總經理。東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對記者表示:「3.31以來,東航能做的只是投入更大的精力維護全公司員工軍心穩定,並確保飛行安全。我相信不久,調查結果會給大家一個說法。」
限期「補稅」成導火線
然而,調查進程並不順利。在21個返航客機中,有6個航班集體丟失QAR飛行譯碼數據。東航調查組組長、東航集團副總樊儒對外界澄清,QAR工作狀態如何,不影響飛機的安全正常飛行。但他的說法被業內人士直指「太荒謬」。
一位飛行安監部門的專業人士向上海新民網透露,雖然QAR設備是飛行數據記錄的一個輔助裝置,但「通過QAR數據,可以發現機師在起飛帶桿、抬頭、離地仰角以及飛機上升率、飛機離地速度、風速、風向、當時航向等多種數據,並給飛行部門以警示。因此,其工作狀態如何,不影響飛機的安全正常飛行的觀點太荒謬了。」
另據東航一位高級管理人透露,東航的返航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源於一項稅改。今年3月份之前,雲南分公司將機師的小時費中,8%的個人所得稅標準提高到20%-30%。公司還要求所有機師按照新標準補交去年的稅收,雪上加霜,機師沉積的壓力終於爆發。
高薪十要職 民企「殺手𤥀」
在罷飛的另一面,是近年來機師為跳槽而出現的一連串「辭職門」,順帶而來的是民航機師的短缺危機。
「原本中國是不缺機師的」,南方航空股份公司招飛中心副主任胡濤表示:「國航、南航、東航三大國有航空公司等對機師的培養行之有效,每次購買飛機,機師的培養也同樣提上日程。」
然而,隨著航空業在2004年向民營資本亮起綠燈,20多家民營航空公司短短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冒起,與之相對的是國內機師培養機制的沉崐纏體。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院長鄭孝雍就預測:「中國民航業正以每年12%至14%的速度增長,未來5年間,機師缺口將達到1萬名。」因此,民營航空總要生存,只能以高薪要職為誘,猛挖國企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