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 德
大家都明白「問鼎」是甚麼意思,而且也知道作出這項創舉的,就是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然而,當時相對弱小的周王朝,面對楚莊王如此狂妄的挑釁性問題,究竟是如何對應,事情最終發展又如何?
先說這位甚有來頭的楚莊王吧,他起初即位頭三年內,沉湎聲色、不理朝政,簡直就是一個昏君!卻原來他是裝蒜的,通過三年來的考核、試驗,他弄清楚了朝中各大臣的忠心程度及辦事能力,於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忽然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大肆改革弊政,使楚國逐漸強大,更及時趕上春秋五霸的「尾班車」稱霸當世。
還有,楚莊王更留下「一鳴驚人」、「絕纓滅燭」等成語或佳話,讓後人津津樂道。其中最為創舉的就是「問鼎」,話說楚莊王武功顯赫,軍威大盛,當時出兵滅庸國(今湖北竹山縣),又討伐宋國,征服陸渾戎(今河南嵩縣),開疆拓土直到周朝王室的雒京(今河南洛陽縣西),並在周天子的疆界上舉行閱兵儀式。
楚莊王如此舉動,簡直就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內,身為諸侯國竟在天子京畿之旁耀武揚威,就算周朝王室暗弱,也知道今次事態嚴重,豈知楚莊王下一步會否揮軍直闖?可謂危在旦夕。當其時也,大家可以想像周朝王室的百般無奈,周定王也苦思無計,只好派王孫滿去楚營探個虛實。
《左傳》是這樣記述的:「楚子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楚子就是楚莊王,「子」就是其諸侯國的爵號;觀兵於周疆,就是在周室地盤、京畿重地旁大閱兵;於是,周定王派遣王孫滿去慰勞楚軍,其實就是探聽虛實「摸底」了。至於王孫滿,或是定王之孫,也可能是之前其他周天子的王孫,這尚待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姓姬名滿的周室後人,是比較年輕而又有辦事能力的人。
《史記》記載,楚莊王見到王孫滿,就問象徵周朝王室權力的鼎之大小輕重,言下有奪鼎、或另鑄新鼎取代周室之意。王孫滿的回答很得體,首先說:「其德不在鼎。」就是說,君主之所以能得天下,在於修養道德,而不在於有沒有寶鼎。又說:從前夏禹有德之時,遠方諸侯無不進貢上好金屬,鑄成九鼎;但到夏桀無道,失去人心,因此這九鼎落到商湯手上;又到商紂無道,九鼎又落到我們周室先祖手上。九鼎雖大雖重,其實也很小很輕,而且經常移動,上天只將其賜予有德的君主,我們先祖成王定鼎之時,曾經問過卜,知道可有三十世七百年國祚。所以,你是不可以隨便問鼎的。
也許,楚莊王恐防當時天下諸侯不服,而且王孫滿也似乎說得頭頭是道,所以沒敢造次,周室算是化解了這次被問鼎的危機。
不知太史公司馬遷可有改動當時的對白,因為西周、東周合共有八百餘年國祚,若以周成王當時問卜有七百年國祚,若加上之前的周武王等,算是十分接近,卜辭很靈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