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私人住宅施工量為300個,同比大減72.7%,為房屋局04年第三季有數據以來最少的一季,而首季私宅落成量僅1,000個,同比亦跌56.5%,為去年第二季以來最低水平。我們認為,本港樓市處於好淡相持的局面。一方面,新樓供應量減少,通脹攀升,存款及按揭都出現負利率,有利於樓價上升;另一方面,受到美國次按危機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拖累,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去年下半年較大幅度上升的樓價有回落的壓力。在利好與利淡兩種因素作用下,預計本港樓市不會出現大起大落,樓價仍將趨於平穩。因此,當局無需因一時的新增樓宇減少而臨時加推住宅土地,甚至改變行之有效的勾地制度,避免對樓市的平穩發展造成衝擊。
私人住宅數量大幅減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勾地困難、換地門檻提高;二是新市鎮發展放緩,港鐵供應的項目減少;三是近年來順應環保團體的要求,環保條例限制新建樓宇的密度和高度,避免形成屏風效應,影響供應量。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去年住宅樓宇的落成量僅10,470伙,比之前5年的平均落成量23,480伙,少了五成半。該署預計,08年的落成量僅有10,980伙,而09年也只有12,670伙,皆處於較低的水平。
本港新樓供應雖然減少,但並無斷層之虞。截至今年首季,一手私宅落成但未售出及建築中單位合共為52,000個。以本港正常市況下,每年一手吸納量約20,000伙,上述存貨仍夠市場未來2年半消化。同時,人口增長減慢,新增家庭減少,人口老化趨勢日益明顯,市民對樓市的需求也會有所下降,抵銷樓宇供應量少令樓價上升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影響本港樓價的主要因素並非樓宇供應數量,而是經濟環境。受外圍環境影響,本港經濟的升勢將放緩,直接影響市民進入樓市的意慾。因此,本港樓價難以因供應減少和負利率環境而大幅上升。(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