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劉歆的「同名之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07]

蔣 波

 在古代,同名、重名的現象如今天一樣,也很普遍。而且因為同名,鬧出過不少「惡作劇」。比如戰國時期的毛遂,因「自薦」而顯赫,但他剛成名就遇上了麻煩——有人告訴平原君:「門客毛遂出事了,他在外面不小心墜井而死。」毛遂是平原君的股肱之一,因此對毛遂不幸墜井這個傳聞,平原君悲痛不已,大歎「嗟乎,天喪予矣!」後來才知道虛驚一場,墜井者並非此毛遂,而是一個與毛遂同名的人。(事見《西京雜記》卷六)

 與毛遂比起來,劉歆的「同名」事件更誇張一些,也更富有戲劇意味。

 劉歆,字子駿,劉向少子,西漢後期著名文學家、經學家。漢成帝時,劉歆因才華出眾而得到朝廷重視,參與了父親主持的典籍編著工作;父親死後,他被任為中壘校尉。漢哀帝繼位後,通過大司馬王莽的推薦,劉歆歷任侍中太中大夫、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等職,顯貴一時。也就在漢哀帝建平年間,劉歆改過一次名,改叫「劉秀」。當然,當時的劉歆不會想到,「劉秀」二字會給他將來帶來怎樣的糾葛。

 漢哀帝以及隨後的漢平帝,在位時間都只有短短幾年,而且大權一直操縱在王莽手中。公元9年,王莽不再滿足「輔政」,乾脆篡奪了帝位,建立新莽政權。由於自己早年與王莽的特殊關係,劉歆投靠了野心家王莽,後來還做了王莽政權的國師。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王莽政權越來越不得民心,引起了社會動亂。劉歆對王莽的各種做法也開始失望,特別是自己的三個兒子被王莽殺害後,這種失望日益強烈。恰好此時,民間傳說某地發現一部符書,上面有這樣一句話:「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預言一個叫「劉秀」的人將要掀翻王莽的暴政,恢復劉家王朝(這其實是人們故意製造的一句讖語,以為起義「造反」的劉秀即後來的東漢光武帝製造社會輿論)。這樣,劉歆與讖書上的「劉秀」以及正在南方「造反」的劉秀同名了。劉歆聽說此事後,心中暗自高興,何況他本是劉家後裔,現在又叫「劉秀」。

 不久,符書一事越傳越神,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衛將軍王涉與大司馬董忠動了心,他們認為劉歆恰好與符書上的名字不謀而合,這是天意,不如反了王莽。於是二人找到劉歆密謀,策劃行動。經過幾次勸說,劉歆終於答應反莽。不過也許是親人的被害讓他變得格外謹慎,也許是他的書獃子氣來了,劉歆覺得行動應該小心為是,而且必須選個黃道吉時,「當待太白星出,乃可」(《漢書.王莽傳》)。

 結果沒等他們謀劃成熟,消息已走漏,董忠部下向王莽告發。於是王莽先下手為強,誅殺了董忠,並對外宣稱誅殺的理由是董忠患有狂妄症。隨後,董忠被殺的消息傳到劉歆耳裡,劉歆倉皇中自殺,結束了他備受爭議的一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