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袋遺棄鈕扣 造就今日溫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12]
放大圖片

 ■20世紀80年代,中國第一個農村專業市場——永嘉橋頭鈕扣市場內,海內外客商熙來攘往。

本報駐浙江記者:張文、何暉、白林淼、黃瑞庚

 儘管改革開放30年來,對於溫州的爭議從來沒有間斷,但溫州最終還是以其獨有的頑強與實踐,改寫了整個中國的歷史,並以溫州人的大膽創新和不拘一格,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百花齊放的樣本。

 七十年代中後期,在蘇州以彈棉花為生的永嘉縣橋頭鎮葉堯林、葉堯青兄弟,偶然從一家工廠的垃圾堆裏撿到了一袋被丟棄的鈕扣,帶回橋頭鎮試銷。沒想到一下子就銷售一空,獲利數百元。

激發專業市場創辦熱潮

 之後,葉氏兄弟再從浙江黃岩縣路橋鈕扣工廠購進一批鈕扣帶回橋頭試賣,不到一天時間,價值四百元的鈕扣就被搶售一空。這一消息不脛而走,許多橋頭人都跟著葉氏兄弟做起了鈕扣生意。到了1981年下半年,鈕扣攤位發展到了一百多個,成了橋頭市場的主角。

 1983年2月,作為中國農村的第一專業市場——橋頭鈕扣市場正式開放,很快又以奇跡般的速度發展壯大,成為聞名全國的鈕扣交易中心,被譽為「東方第一鈕扣市場」。

不停探索步入產業經營

 鈕扣市場的興起,極大地激發了溫州人創辦專業市場的激情。一時間,溫州出現了大大小小415個專業市場,並逐漸形成了樂清柳市低壓電器市場、蒼南金鄉鎮的徽章和標牌市場、里安塘下和莘塍的塑膠拉絲編織市場等在中國頗具影響的「十大專業市場」。1984年溫州市18億元的商品零售總額中,這十大市場就佔了9.58億元。

 溫州人對市場經濟的探索,並沒有因為率先在全國成為當時的富裕群體而停滯,他們開始向實業或者說產業經營邁出更堅定的步子。於是,圍繞市場出現了一批批當時所謂的個體私營企業,也就是目前定義為民營經濟的企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