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存在多年、有藥可治的手足口病,在阜陽一地就釀成26名孩子死亡,是天災還是人禍,引人深思。
本報特派記者 楊宗寶、張長城
今年3月,由EV71腸病毒引發的手足口病突襲安徽阜陽,疫情旋即波及包括港澳在內的19省市區,截止5月8日,已造成2.5萬人感染、34人死亡。僅阜陽一地,就有26個孩子罹難,目前仍有超過千名病童住院治療,9成來自農村。
26個不足5歲的小生命,來不及享受更多的父母寵愛,來不及渡過更多的童年時光,便匆匆告別人間,令人悲痛惋惜。然而,更令人心酸的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辜的孩童也不知道奪去他們生命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秘惡疾,而是一種存在多年、有藥可治的普通傳染病。
日前,本報記者從合肥出發,驅車300多公里,深入阜陽農村疫區,連日輾轉採訪多宗患兒個案,一幕幕生命歷險的背後,留下一個個稚兒生死兩重天的悲情故事。
個案1. 輕信醫院包票 雙胞胎隔陰陽
姓名:洪顯林
年齡:2歲
午後的阜陽王店鎮前洪營村,田園一片靜謐。就在十幾天前,村中一對雙胞胎男孩中的哥哥、僅兩歲多的洪顯林(音),死於手足口病,他也是該村目前唯一死亡的手足口病人。
問及剛剛去世的小男孩,一位村民直率地告訴記者,他們覺得孩子去世的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及時送醫院搶救,二是醫院當時沒有安排住院。
首診「沒大礙」 拒安排住院
據介紹,小顯林4月下旬因為發燒被父親送往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院方在診斷後表示孩子沒大礙,開點藥回去掛吊水即可。村民說,院方曾向洪家保證,孩子可回家不需住院,如果出了問題院方負責。
沒想到,小顯林在被帶回家的當天夜裡再次發燒,次日一早,家人在幾位村民的幫助下,再次將孩子送往該醫院。隨行的一位村民回憶,送到醫院時孩子已經發燒至「頭歪,口邊淌水」,不久便在醫院死去。
另據村民透露,就在小顯林第一次因發燒被送到醫院時,一位外村的女子也抱幵自己的小孩來治療。由於醫院收留太多病患,床位極其緊張,院方開始也沒有同意她的住院。不過,在這位女子哭幵堅持下,院方同意她將孩子安排在通道的涼席鋪上,留院治療。幸運的是,這個孩子在住院接受治療的第二天便康復出院。
童裝猶掛陽台 人財今兩空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洪顯林家門口,只見圍牆內是一座破舊的兩層樓建築和一排低屋,院內最顯眼的,是一排晾在陽台上的小孩衣服。
村民介紹,這家人在村裡算是貧困戶,房子是小顯林爸爸與另外兩個兄弟合住的。三兄弟中,除老大常年在外打工,排行老二的小顯林爸爸和三弟則留守農村種地為生,全家的零用錢則靠老二在農閑時用三輪車拉活,一年能賺上幾百元。
據介紹,老二還有一個大女兒,隨幵小顯林和雙胞胎弟弟的出世,一家人可謂其樂融融。然而,小顯林的離去,為這個貧困家庭雪上加霜。「當時孩子第二次送院搶救時交的一萬塊錢住院費是東挪西借來的,如今只剩下幾百塊,真是人財兩空。」
個案2. 打針心有餘悸見白衣雙淚流
姓名:楊斯琦
年齡:15個月
5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阜陽市穎東區向陽街道胡橋社區。緊靠馬路邊的嶄新兩、三層小樓成片,水泥青瓦結構的民居錯落有致。記者找到小女孩楊斯琦的家,4月26日,僅有15個月大的她發燒後被確診為手足口病。看到記者走近,小斯琦趕忙在媽媽懷裡躲躲藏藏,隨即又哇哇大哭起來。
楊斯琦的媽媽指著記者的白襯衣解釋說,孩子在醫院治療期間每天都打針輸液,所以現在一看見穿白衣服的人就條件反射似的很害怕。楊媽媽介紹,女兒在醫院診治7天後康復返家,可能是還沒有從住院的陰影中走出來。
記者注意到,而院子地面上還留有用來消毒的石灰粉。楊媽媽告訴記者,現在負責「包片」的醫生每天都要來給孩子量體溫,而孩子此前住院花費的4,300多元醫藥費,已經全部報銷。
個案3. 發燒及時送院 康復仍需測溫
姓名:杜星燦
年齡:5歲
8日上午,記者從阜陽城區出發,一路顛簸來到20多公里以外的口孜鎮。這是一個有8萬多人口的大鎮。在該鎮花苑社區杜應傑老漢家,社區醫生李自勉正在給剛從醫院接受治療並康復回家的杜星燦測量體溫。「36.5攝氏度,正常!」李自勉笑著說。
4月25日,杜老漢5歲的小孫子杜星燦突然發燒,家人立即將他送往定點醫院——阜陽市腫瘤醫院。杜老漢回憶,孫子的症狀就是現在流行的手足口病,幸運的是由於救治及時,加之病情較輕,小星燦在4天後即康復出院。
即使康復出院,家人和片區醫生仍不敢馬虎。據李自勉醫生介紹,從小星燦29日出院算起,他要連續兩周堅持每天來測量體溫,觀察小星燦有異常情況。他介紹,自己管轄片區1,000多人中,僅發現杜星燦一個病例。而口孜鎮8萬人口中,共發現病例、疑似病例62個,除20例仍在治療,其他都已康復。
個案4. 托熟人始入院 三歲童撿命回
姓名:洪天樂
年齡:3歲
9日下午1點多,記者見到洪天樂時,他正在自家門口玩耍。而就在十多天以前,他還像很多患上手足口病的小朋友一樣,在住院治療。
小天樂的父親感慨道,與洪顯林等26位去世的孩子相比,小天樂算是幸運,因為托熟人及時住院了。「那時候醫生也不知道什麼病,不然也不會耽誤,孩子也不會丟了!」。在阜陽的方言中,「丟了」,僅有兩個意思 ,一是指孕婦流產,二則指孩子夭折。
洪先生回憶,大約在4月下旬的一天夜裡,小天樂突然發燒。第二天一早,洪先生將兒子送到阜陽市人民醫院。令洪先生感到意外的是,當時醫院裡已是人滿為患,很多家長抱著小孩排隊掛號。好在,他通過熟人找到一位老專家給兒子診治。但因該院床位已滿,洪先生不得不帶兒子趕到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千方百計托熟人,才在緊臨樓梯口的通道上給孩子找到一個床位。
住院7天 不知病因
令洪先生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孩子住院的7天裡,院方一直告訴他孩子是「呼吸道感染」,直到兒子出院,北京派駐專家到阜陽後,他才知道是孩子得的是手足口病。
採訪手記:村民警覺記者被冤「沒良心」
在洪營村走動時,記者明顯感覺到當地村民的警覺和反感。一位洪姓青年的話頗有代表性:「人都沒了,你們還來,太沒有良心 !」經當地村民指引,記者來到病死兒童小顯林家門口,院裡隱約傳出孩子的哭聲。
帶路的村民和死者家是同一宗族的親戚,他介紹說,真是禍不單行,沒想到小顯林離世後,他的姐姐也住進醫院。孩子母親白天抽空進城到醫院照顧女兒,這些天來因為悲傷過度,中午都在家輸液治療,身體極度虛弱。他對記者說﹕「你們不要進去了,他們家人這些天來非常痛苦,不要打擾人家。」
農耕習俗 忌探孩子下落
這位村民還舉例說,此前有記者突然來其家中採訪,引起孩子母親的極度反感,幾個記者被狠狠地罵走了。本報記者了解到,一些媒體記者前來打探死亡兒童的遺體下落,更引起其家人及村民不滿。
他們不知道,阜陽深受農耕文化影響,有很多風俗禁忌。未成年孩子如果死亡,屍體並不會按照常例處理。年齡較小的由他人代行拋棄到荒野,死者親屬一般不會過問,以示忘卻傷痛。年齡稍大者,則簡單安葬到偏僻地帶,如河堤、荒溝等處,絕對不可以安葬在族人常用的墓地。因此,在孩子死後不久,一個陌生人如果來詢問屍體下落,實在是犯了當地大忌。
對於本村出現疫情,村民都覺得很難理解。不過村民對外界情況有所知曉,知道北京、合肥等地也有病例。「我們村這些天來,每天都消毒、打掃衛生!」一位老太太說,「現在的孩子都很嬌慣,很乾淨,不知道怎麼會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