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凌馨29日電】2005年方才推出的內地權證,交易量連年激增,在2006年就已超越香港,並於去年被高盛評為「全球最活躍認股證市場」。但由於內地權證數量少,且缺乏其他可替代的證券衍生產品,供應仍顯不足,供需矛盾令內地權證賭風盛行,在本港人士看來難以理解的「末日輪」炒作現象也頻繁上演。
賭風盛 去年成交萬億美元
作為股權分置改革的一種衍生工具,內地的權證與港人所知的窩輪不盡相同。高盛(亞洲)證券化衍生產品部主管李頌慈認為:「滬深市場權證均為股權分置改革中,大股東為換取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不宜於直接與香港市場中的權證相比較。」
不同於普通窩輪的「特色」並未影響內地炒家對權證的熱情。高盛的數據顯示,內地權證推出當年,交易量就達271億美元;第二年首11個月,滬深交易所權證成交總量則達2,211.6億美元,超過同期本港窩輪成交量2,071.1億美元;而在去年,這一數據已達10,000億美元。為此,高盛將中國內地評為2007年「全球最活躍認股證市場」,曾連續三年蟬聯該稱號的香港屈居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