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運動員退役之後怎麼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31]
放大圖片

 ■年青的韓國跆拳道運動員正準備訓練。

 對於大多數人,他們只是奧運比賽的觀眾,但對於運動員,他們可是參賽者。十年前,香港電台編導李丹拿(Tanner)曾代表香港作賽;十年後,她決定親赴在88年舉辦奧運的韓國首都首爾,了解青年運動員作為奧運選手的苦與樂。

 Tanner在首爾找到2名韓國前選手,發現過往韓國運動員跟現在的選手大有分別。前跆拳道選手、韓國體育大學崔寬鎔教授,以及曾代表韓國參加奧運摔跤項目的全海變教授表示,過去父母強迫他們做運動,所以才當上運動員,背負沉重壓力,必須聽從教練的吩咐。他們補充,現今運動員真正喜歡體育,卻欠缺自發性,所以教練督促選手跑10個圈,他們不會主動跑20個圈。

 韓國運動科學學院政策研究及發展部門總監李龍植博士透露,韓國有一套官方選取運動員的系統—Dreams Project(夢想計劃),主要以3個程序挑選運動精英:具潛質的學生會由教師推薦,其後他們必須經過一連串基本及專業的體能測試,而學院每年會兩度選取個別學生,讓有興趣成為運動員的精英加入校隊或區隊,代表出外比賽。

 Tanner又在韓國遇到原籍黑龍江的前中國摔跤選手焉石,令她明白退役運動員的唏噓。焉石表示,要不是拿了奧運會金牌,退役後要面對生計問題,去年有報道指內地有退役金牌得主要到澡堂工作,甚或賣掉金牌,才能維持生計。焉石又指,其他先進國家的體制較完善,能保障退役運動員的生活,這方面值得中國及韓國政府參考。

 回到香港後,Tanner返回母校,找來2位師妹,分別是就讀中六的田徑運動員李詠琳(小琳)及應屆會考生籃球運動員陳嘉汶(肥貓)。她們坦言自己沒想過參與奧運,也不希望成為全職運動員。擅長擲鐵餅及推鉛球的小琳說:「本港投放在體育發展的資源不多,未必能達到世界級水平,或許能代表香港出賽,但出戰奧運則很渺茫。」早已投身愉園甲組女子隊的肥貓則慨嘆,女子隊比男子隊的出賽機會更少,而且運動員隨年齡增長,競爭力不及年輕一輩,退役後沒有保障。不過,談及8月的北京奧運,她倆讚嘆奧運會能讓各地精英聚集。

 以上內容摘自香港電台節目「走遍世界看奧運」。節目逢星期日下午4至5時於港台第一台播出。港台網頁(www.rthk.org.hk)設有專頁,內載節目詳細資料、採訪人員於當地拍攝的短片、影片、採訪日誌等,網頁並提供節目重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