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林德芬)港交所(0388)本周一起實施的收市競價交易時段,變相將港股交易時間延長10分鐘,主要想避免專業投資者於下午4時的臨收市前推出大量買盤推高收市價,此舉原意是令股份能夠釐定合理收市價,避免收市前股份或指數大幅波動。這個收市競價時段亦為歐美所採用。
於原先的收市機制下,在每日收市前的交易往往較波動,令部分採用被動式投資方法的基金經理,未能為客戶以收市價完成交易,及有人「嘜價」做市,在新增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後便可避免有關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收市競價有助於交易時段未能成交的買賣盤完成交易,從而解決部分買賣差價過闊的問題。此外,收市競價可以為不活躍證券提供額外的交易方法,有助於提高股份流通性。
收市後首8分鐘可做買賣盤
事實上,「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運作模式與開市前時段的競價時段操作並沒有太大分別,惟時間較短而已。在收市後的首8分鐘,投資者可以輸入買賣盤,餘下的2分鐘則為對盤前時段,投資者不能取消或更改買賣盤指令。
最後2分鐘對盤不能改指令
對盤於16:10或12:40(半日市)開始後,買賣盤將根據買賣盤類別、價格及時間的優先次序按最終的參考平衡價格(IEP)對盤。假如收市競價交易時段未能定出收市價(即沒有最終的IEP),則會用回現時計算收市價的方法,即是將持續交易最後一分鐘內每隔15秒攝取一次之價格共5個價格的中位數作為收市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