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仔上下水塘是香港島區最後建成的水塘,水塘周邊的植樹造林和自然再生結果,令水塘範圍充滿著自然生機,更於1977年10月28日被政府劃定為香港仔郊野公園。
由於香港仔、黃竹坑人口發展迅速,加上近接山頂區,與灣仔區只是一山之隔(灣仔峽),香港仔上下水塘成為該區晨運客、行山人士紓壓和強身健體的好地方。這裡有大家最熟悉的香港仔水塘道,金夫人馳馬徑、郊遊路徑的香港仔健身徑、香港仔自然教育徑、香港仔樹木研習徑、香港仔輪椅徑以及港島徑第三、四段必經之地。
選址建水塘一定要有很好的水源,主壩建成後下游水流趨向平緩,只有水塘滿瀉後才成為瀉洪的通道。由於偏離郊野公園外,水塘與排洪地方成為水務署管轄地方,故此一般旅遊書及網上文章鮮有人談及香港仔下水塘的下游地點。以下介紹一條有關的行山路線,但必須在天氣良好下才可進行。
行程介紹:
整條金夫人馳馬徑是由灣仔峽至南風道。今次選行該徑下段,從南風道入口,沿濃蔭林徑、引水道,抵達郊遊地點﹙不准燒烤﹚,內設涼亭。這裡是灣仔峽、香港仔上下水塘、經中峽道改布力徑坳必經的匯合點。
離開涼亭沿著指示牌經班納山往香港仔下水塘方向去,途中見有上下分叉路,一般行上路,下路是引水道並設有路不通行指示牌,不過經驗告之,這路是沒有大問題,只是水泥路盡處,分有上下兩段山徑,往下走接回引水道,則觀景欠佳,因已被高樓大廈所阻,故此沿山路上行一段,再接回班納山南面山路,景觀開揚,回望背後山嶺是金馬倫山(土名飛鵝嶺)與聶高信山(土名蜈蚣嶺,有建築物在山頂)。遠遠的山嶺是鴨𡘾洲與鴨𡘾排,山下為香港仔海峽,兩旁分別有修理船廠、深灣遊艇俱樂部。適值五月是休漁期,香港仔避風塘泊滿漁船,當然古色古香的海鮮畫舫是特色的焦點。
沿路西行至香港仔自然教育徑中段,下行出香港仔至下水塘,過主壩於漁護署香港仔管理站背後,見香港仔上原水抽水站牌,轉落水壩下。沿坑道下行,見有多處石面被人用白油塗寫「大家請勿捉龜有靈」與一些捉龜者被詛咒字句,潭邊分別被人放置有細尊的佛祖、觀音等神像。
坑道平緩開揚,在香港地貌中,地質屬侏羅紀/白堊紀火山岩,往下有陡崖,遇著水流大,這處已成可觀的瀑布,眼前見一處處凹凸低窪地域,長滿著青蔥綠草,不時見蝴蝶、蜻蜓在四周花叢飛舞、流水淙淙,環境確是幽美。
往下的水流是通往黃竹坑外,至此不可不提,在十九世紀下半期,第四個私人企業興建的水塘就在下游,這是大成紙廠於1890年興建(按:其中三個屬太古洋行)。大成紙廠與政府協定,義務性為鴨𡘾洲居民每天提供6萬加侖食水。後來英政府為了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索性用錢買下它,從而改建成公用水塘,後才再在上游建成香港仔上水塘。於1931年12月15日,由當時第十八任港督貝璐爵士主持揭幕。大成紙廠不能再使用該水源,業務便從此結束。
離開坑道後再沿著大引水管下行,出口是香港仔大道與鴨𡘾洲大橋休憩處,鄰近是慈幼會香港仔工業學院,有說這是大成紙廠原址,後來曾發展為香港仔兒童工藝院。相距不遠可回香港仔巿中心,全程約三小時。
獵影遊
圖、文:郭志標
電郵:phohiking01@yahoo.com.hk
網址:http://hk.geocities.com/photohiking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