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會客室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譚耀宗 從政路無心插柳成黨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18]
放大圖片

■名人會客室主持人:張慧燊 ■本報記者:曾少妍

 不慍不火、作風踏實、嚴肅認真,正好用來形容一般人眼中的民建聯主席、工聯會副會長譚耀宗。雖然他已接受了大家所賦予的「老實人」形象,但他不忘自辯:「其實我很喜歡講笑」,為力證此話非虛,他更補上一句:「劉慧卿說我是冷面笑匠。」而埋沒了搞笑天份,是身份使然:「坐在『阿頭』的位置,若整天開玩笑,別人也不知你哪一句真,哪一句假。」脫掉「老實人」外衣,作為政壇老手,他的俏皮活潑,似乎已湮沒於政治氛圍中,尤其是談起民生福祉、敏感的政治熱話及民建聯選舉部署,他甫開腔,那一堆形容詞又湧現記者腦海,他的答案很穩重,很「譚耀宗」。

譚耀宗從不刻意追求上位,因緣際會,卻在勞工界奠定「江湖地位」,又登上第一大黨民建聯主席的寶座,在整個回歸過渡時期,也有幸參與其中,締造歷史。或許如他口中所說,冥冥中自有主宰,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驀然回首一看,已在工會及政圈打滾了數十載。

投身工會成生命轉捩點

 60年代的年輕人,白天上班,晚上進修,阿譚顯得與別不同,是他多了工會的影響。1963年,阿譚中學畢業後投身社會,「第一份工在百貨公司做櫥窗設計,參加了工聯會屬下的工會,隨後又代表工會參與工聯會會議」。當年做設計師,很前衛。他點頭笑說,「比較前衛,但談不上什麼藝術氣質,年青時只希望做一些多點變化的工種,不用太單一,多點創意及發揮」。做設計不簡單,搬東西、拉布料,釘釘抬抬,全部一腳踢,連阿譚也不禁大喊辛苦。

 涉足工會事務後,阿譚一不做、二不休,脫產全職參與工會工作,數年後當選工會理事,當年「伊人恤」欠薪事件中,他更為工人權益奔走疾呼,一顯工會領袖的身手。但在殖民統治下,工會對整體社會的影響力相對不大,甚至被歧視欺壓。

82年任工聯會副理事長

 他唏噓慨嘆不少工會前輩沒有自己的運氣,「一生人拿著微薄工資,一做到退休,聲音總被社會壓抑」。可幸時勢造英雄,投身工會卻成為阿譚生命的轉捩點。

 82年,他與當今工聯會會長鄭耀棠,齊齊當選工聯會副理事長。他層層解構說,若當時沒有祖國強大,便不能達成中英聯合聲明,社會也不會因此開放。沒有政制民主化,85年的立法局也不會有勞工基層聲音,「參與工會數年後,得到工會信任,推薦我在勞工界投身立法局,我亦參與了《基本法》起草工作,我的際遇與工會是分不開的」。

 沒有刻意追求,但機會到了,阿譚總是珍而重之,全情投入。他謙厚地說:「我沒有自己的生意,也沒有自己的專業,以我的學識及出身,也想不到可以到這層次。」層次真的很高,他從工會的領袖,做到於97年躋身成為第一屆特區行政會議成員,如今還游刃於「老牌工會」工聯會,以及第一大黨民建聯之間。不少人說工聯會的紮根基層,與民建聯的跨階層發展存在矛盾,作為兩者之巨頭,阿譚如何取平衡?

終生幸福也在工會找到

 他聞言即澄清說,民建聯不能說是中產政黨,「作為政黨,是要關顧整體社會利益,不能單單局限某一範圍,所以人才吸納方面,民建聯是比較闊的」。他相信,香港社會是多元化的,而基層市民仍佔多數,不論是作為工聯會或民建聯的領導層,他一定會充分考慮基層市民的需要,「商界也會明白,也會支持,因為我們是為整體社會利益的。」

 阿譚從沒有一刻忘記打工仔的需要,畢竟他來自工會,工會也改變了他的一生,就連終生幸福也在此中尋,「我在工會認識太太的,她在工會做秘書,如今也退休了」。

家中老大 肩負照顧弟妹重任

 譚耀宗在政圈做「大佬」,在家也一樣。在五兄弟姊妹的大家庭中成長,爸爸當海員,「當海員不是他的夢想,只是當年岸上工作不多,社會搵食艱難,只能拋妻棄子,飄洋過海,付上代價」。爸爸在遠洋賺錢,譚耀宗把照顧弟妹的重任一肩扛起,他坦言,自己從不「擺款」,又把功勞全歸於媽媽的精明能幹,一手湊大5個孩子。

童年像粵語長片橋段

 大概敦厚穩重的性格,緣於「老大」的角色,追憶童年生活,譚耀宗輕描淡寫地說,「家裡無錢,一家大細出去玩的機會很少,去荔園游水已好奢侈了,別說出埠旅遊呢。」果然像粵語長片的橋段,長子總是分外懂事。他續說,加上有些弟妹投身社會,有些則努力讀書,兄弟姊妹聚首嬉笑玩鬧的片段,一下子也想不出來。沒有彩色童年,譚耀宗投身工會及政圈後,更加忙得不可開交。閒時看書,題材總與社會及工作密不可分,逛街置裝的重任則交託太太手上,「我的身材很容易買衫,我也從不追求時興款色」。就連對吃的要求,譚耀宗也從不「奄尖刁嘴」,「也沒有刻意尋求試試什麼好吃的,與朋友吃飯,好吃的便吃多一點,不好吃的便少吃一點」。

 唯一講究的,是他總會爭取時間一聚天倫,最愛一家人到內地休閒度假,樂得脫離繁囂,享受片刻寧靜。但難得近距離體驗國家的發展,譚耀宗的政治細胞又會活躍起來,有意無意窺探國家的躍進,讚嘆祖國對人的價值也愈來愈重視。

已定退休計劃 望能薪火相傳

 政治猶如咖啡因,對呷上一口的政壇中人來說,除了提神醒腦,還會上癮。但身在「熱廚房」多年的譚耀宗,卻眾人皆醉我獨醒,心目中已有「退休計劃」。他笑說,退休並非為騰出空檔一圓個人偉大理想或願望,只希望手上的社會工作及理念得以薪火相傳,「工作一定做不完的,總要傳下去,我經常提醒自己要培養接班人,功夫總不能霸佔,他朝沒有人接棒,對組織很不公平」。

 譚耀宗深信,從政者的責任之一,是學會培養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生力軍,火候還要掌握得好,不能太遲,免得青黃不接。說了半天,究竟何許人有幸接上他的棒,他沒有透露半點風聲,只說:「希望早日落實,屆時就真的有多一點時間享受人生,多陪伴家人了。」早到什麼時候?他又再施展政壇老手的功架,穩重地回應:「若談具體時間,便會引起很多揣測,總之有適合人選,就可以交棒了。」

阿譚擅搞笑 街坊拍爛手掌

 譚耀宗在訪問中雖自幽一默說:「我的生活真的刻板了一點。」但其「冷面笑匠」之譽並非浪得虛名,記者翻查他的「搞笑事件簿」,譚Sir的經典之作真的不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4年前立法會選舉的「八仙過海」,扮演呂洞賓的他,聯同新界西7名候選人一身古裝扮相,齊齊上演趣劇,諷刺反對派圖謀將香港這顆東方明珠,送予美國這個花旗惡霸作「上契」之用,造型惟妙惟肖。

冷面笑匠 常搞搞新意思

 他笑說,自己平日愛穿深色西裝,並不是講究沉實穩重,「只是灰灰黑黑比較耐用兼抵得污糟。」談興趣,他更可以嚇你一跳,網球、壁球、游泳,確實「動如脫兔」,奈何快將60歲,總不能硬著來,才開始耍太極。

 這解釋了他為著提拔新晉,為黨友打氣,近年經常走上街頭「搞搞新意思」,打鼓唱歌的街頭騷,不過是家常便飯。去年民建聯15周年晚會,他更與黨友曾鈺成齊齊獻出第一次,在紅館表演棟篤笑,笑談民建聯點滴,令街坊朋友拍爛手掌。

 9月選舉將至,勢於新界西競逐連任的阿譚,又是時候大顯身手,發揮搞笑本色,在芸芸參選人中突圍而出了。

從政忙碌 嚇走兒子

 俗語說「仔大仔世界」,全職政治工作的譚耀宗,兩個兒子卻不願從政。原來影響兒子遠離政圈的,竟然是譚耀宗本身,「他們小時候,我總忙著工會事務,很少時間陪伴他們,做仔的眼見爸爸日忙夜忙,難免覺得我太辛苦,也不想走爸爸這條路」。

忙爸爸培養出兩獨立兒

 一個忙爸爸,培養出兩個獨立的兒子。回想起孩子的成長歷程,譚耀宗坦言,自己從來不是那種「呵護備至、噓寒問暖」的父親,「很多事也是他們自己解決的,兩個兒子後來出國讀書,也是他們自己找資料,基本上整個大學過程,我也是每人探望過一次」。他沒有刻意特訓兒子獨立成長,只是人在江湖,客觀環境製造出這個結果,「小時候也不管他們,孩子大了,更加會尊重他們的選擇,不勉強,不施壓」。

 兒子如今走上專業路線,譚耀宗一樣滿心歡喜,還自爆他們均是民建聯的「低調黨員」,「政治立場當然跟我一樣,愛國家、愛香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會客室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