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伊朗非朝鮮核結難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01]
放大圖片

 朝鮮近日提交核活動報告及炸毀寧邊核設施冷卻塔,被視為六方會談的成果,亦被視為美國總統布什在離任前趕製的政績。類似的多邊外交能否套用在布什口中的另一「邪惡軸心」伊朗的核問題上,備受熱議。但由於朝伊兩國的地緣政治及核計劃目的相當不同,朝核問題模型恐難成為解決伊核問題的試金石。

六方會談等外交方式能在朝鮮取得成果,重點之一是朝鮮貧弱且又相對孤立,需要及有意取得國際社會的援助。相比之下,伊朗在中東有強大影響力,廣泛參與國際事務,又因油價暴升而大賺油元,國際社會對其制裁及援助因此可算不痛不癢。例如面對西方以經濟措施利誘,伊朗政府反以加速進行核計劃作回應。

核壟斷惹伊民反感

 雖然朝伊兩國發展核計劃,都是為了加強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受到重視,但兩者背後的具體目的卻大大不同。對朝鮮而言,目的是要取得美國直接的關注、西方的援助及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國際社會開出的條件可算對正其胃口,朝鮮自然也肯在核問題上加以配合。

 不過對於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而言,核計劃卻是其維持政權的重要工具之一,這是由於其實際政治根基脆弱所致。核計劃除了可給他塑造出「抗西方英雄」的形象外,西方因應計劃而實施的制裁,亦導致伊朗國民出現「西方國家獨裁主宰哪些國家能擁有核技術」的反感情緒,令即使是反對艾哈邁迪內賈德統治之士,亦會一致「槍口對外」。這樣的效果,不是單純的經濟協助或提案等所能取代。

 與朝鮮公開承認擁有核武不同,伊朗一直否認發展核武,堅稱其核計劃是為和平使用能源,西方並無確鑿證據反駁。

 這次朝鮮核問題能取得成果,其中的關鍵之一可說是中國對朝鮮的巨大影響力,但將朝鮮換成伊朗後,便找不到能對其實施同樣影響力的國家。

 不過仍有部分人士持相反意見,PoliGazette網站的報道便指,由於伊朗希望融入全球經濟中,累積資本作多元經濟發展,可能會比朝鮮更易受國際社會和國內經濟壓力影響。

最難搞定的「邪惡軸心」

 伊朗、伊拉克及朝鮮這3個美國總統布什口中的「邪惡軸心」,其中伊拉克已給布什以軍事入侵的方式「解決」,朝鮮亦遭以外交方式令其讓步,在解決「邪惡軸心」相關問題上有了這些外交及軍事經驗後,最後遺下的伊朗核問題,卻是美國最難解決的。 ■綜合外電消息/《紐約時報》/PoliGazette網站

油價逼近144美元 美股中段升

 以色列被指就伊朗核計劃問題威脅攻打伊朗的消息,為高企的油價推波助瀾,加上美元持續疲弱,美國輕原油昨日一度升逾3美元至143.67美元一桶的新高,其後回落至140.30美元水平;倫敦布蘭特期油亦曾升上143.91美元的新高,其後回軟。油價從高處回落,美股中段升85點,報11,431點。

 伊朗一名將軍昨表示,將於邊境地區挖32座墳墓,以便遭遇侵略時埋葬敵軍士兵。以色列早前在地中海軍演後,伊朗革命衛隊警告,若以軍襲伊,伊朗會以導彈回敬,亦會對全球40%石油通過的霍爾木茲海峽實施船運管制。美國海軍第五艦隊昨天警告,美國不會讓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韓急謀對策 擬限深宵營業

 地緣政治緊張,加上美元兌歐元跌至3周以來新低亦推高油價,投資者購入以美元結算的石油期貨以對沖通脹;環球信貸市場低迷亦令大量現金流入商品市場。韓國政府急謀對策,制定分階段緊急對應方案,若迪拜期油升逾150美元,就限制娛樂場所深宵營業,還考慮縮短主要電視台的深夜播出時間;若迪拜期油升逾170美元,會限制民用車輛的運行和減少戶外照明;若油價維持此水平,加上供求失衡,則會實施石油配給。  ■綜合外電消息/路透社/《朝鮮日報》

押注油元 危機潛伏

 油價飆升,產油國伊朗大賺油元,成為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抗衡國內嚴重通脹,以及國外對其核計劃施壓的重要籌碼。但分析指,伊朗把一切押注在油元上,一旦石油市場急跌,國內會出現嚴重經濟危機,最終艾氏可能賠上其政治前途。

 伊朗石油日產量已達423萬桶,創歷來最高。目前油元為伊朗國庫帶來60%收入,截止3月20日的財政年度,伊朗從出售石油和燃氣賺取800億美元(約6,243億港元),比3年前增加350億美元(約2,731億港元)。

 石油入收增加,不但導致伊朗5月份通脹率高達25.2%,貧富懸殊問題也愈來愈嚴重,勢將危害艾氏的民望,打擊他明年尋求連任的勝算。

 伊朗政治分析師扎伊達拜迪警告,將國家經濟命運繫於波動的油價,存在很大風險,「如果油價突然下跌,政府將無法為國民提供所需的入口貨品,所以油元是這個政府的生命線。」   ■《華盛頓郵報》

睦鄰 東向 尋反美盟友 伊朗外交突圍初見效

 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施加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伊朗一方面加強軍備,誓言「斬斷入侵者的手」,另一方面則充分利用其地緣、能源乃至宗教優勢,積極拓展與各方的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學者趙青海在新華網撰文指出,伊朗近年來積極開展周邊外交,同時穩步推進「東向政策」,優先發展與中俄等東方國家的關係,並聯合拉美的反美國家,意圖突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設下的「核」圍剿。

打「能源牌」分化西方

 作為能源大國,伊朗拓展外交空間的過程中不斷打「能源牌」,以圖分化遏伊陣線。今年4月底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訪問南亞,主要目的就是盡快敲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項目。

 另外,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瑞士等歐盟國家均與伊朗簽訂能源合作項目。同時,伊朗還積極與俄羅斯、卡塔爾等天然氣輸出國探討建立類似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

 伊朗的外交努力部分緩解了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裡海沿岸國家峰會、海灣合作委員會、阿拉伯聯盟及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均曾表示,堅決反對用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

 今年6月,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向伊朗保證,不會允許美國利用伊拉克的土地進攻伊朗。

 但由於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其外交成果仍面臨考驗。美國與伊朗在中東存在戰略利益衝突,二者矛盾難以調和,而伊朗與阿拉伯國家複雜的民族宗教矛盾亦制約雙方改善關係的進程。  ■新華網

反「核」圍剿路線

2008年

4月,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訪問美國反恐盟友巴基斯坦及印度,被媒體稱為「踏進敵人的領土」。

3月,正式申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2月,艾哈邁迪內賈德首次訪問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10億美元貸款並簽署多項經濟合作協議。

2007年

艾哈邁迪內賈德兩度出訪拉美,加強與反美國家的關係。

10月,主辦第二屆裡海沿岸國家峰會,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關係;時任俄總統普京訪問伊朗,並不顧美國反對,堅持完成伊朗布什爾核電站項目。

5月,艾哈邁迪內賈德訪問白俄羅斯,雙方決定合作反對霸權主義。

3月,艾哈邁迪內賈德訪問沙特,並首次出席在多哈召開的海灣合作委員會第28屆首腦會議。  ■新華網

政經代價大 以色列慎開戰

 以色列近日對伊朗劍拔弩張,攻伊之說傳得火熱,但實際以色列有否這能力,及能否承受伴隨的巨大政經代價,則仍然存疑。

 雖然說以色列的目標是伊朗的核設施,但為防期間遭攻擊,亦需攻擊真主黨游擊隊、哈馬斯武裝分子、甚至敘利亞的導彈陣地,將需連續2至3天,每天進行數百次飛行任務。即使以色列真有能力這樣做,但若事前未能獲准飛越附近國家及美國等盟友的領空,將不能成事。

 以色列的主要城市及重要的迪莫納核設施等,亦很可能遭伊朗利用持有的50至150支「流星3型」中程導彈還擊。另外,以色列是否願意付出「令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這『死敵』連任」的代價,亦是左右會否開戰的因素。由於一旦開戰油價將可能升一倍甚至兩倍,國際社會會否坐視不理亦是問題。 ■國際安全及關係網絡(ISN)網站/《觀察家報》/路透社

伊總統訪意 遭「X光暗殺」?

 伊朗官方傳媒昨日報道,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月初到訪意大利羅馬參加聯合國糧食峰會時,成為「X光輻射陰謀」的暗殺目標。

 伊通社引述伊朗駐意大使祖赫萬德報道,他在艾氏行程前一日到總統原定下塌的地方視察,發現保安X光機釋出過量輻射。他表示,一般的X光機輻射水平為300,但該處的輻射水平卻達到800,超標2.7倍。他沒有說明輻射的量度單位,但通常以毫雷姆量度。

 祖赫萬德等人起初懷疑X光機壞了,於是換過另一部,但結果發現輻射來自其他源頭。當艾氏進入該區,輻射量大增,超過1,000,建築物內完全可感受輻射的強烈程度。祖赫萬德無透露艾氏下塌的地方是酒店抑或是官方官邸。   ■綜合外電消息

以間諜 判死刑

伊朗法院昨天判處伊朗商人阿什塔里死刑,他的罪名是為以色列充當間諜,破壞伊朗核設施的建設。 ■路透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