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女排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中國團體首枚金牌。 網上圖片
——零的突破——憶1984洛杉磯奧運往事
.吳家瑋.
作為聯絡員,早期的工作是盡量了解奧組委的看法和做法。中美兩國文化背景迥異,思路和制度上有很大差距,不一定容易理解對方。大事我作不出貢獻;但是小事處理不妥,可以變大,必須預加防範。
小事著手互相理解
舉一個最小而至今還很普遍的例子,就是中文姓名的英文寫法。其實漢語拼音很簡單,除C、Q、X、Z這四個字母以外,照用英文發音,相去不遠。不過中文姓名一般就這麼兩三個單音字,把它寫成拼音,只有寥寥無幾的一串拉丁字母。不熟悉漢語的人一不小心就會寫錯。
甚至當事人自己也會把姓名拼錯。經常需在來往文件上為他們改正拼音,否則拿著聘書去申請簽證時姓名不符,肯定過不了關。奧組委職員們的操作也不很仔細,在發給我個人的身份證件上就拼錯了名字。
比較大的問題出在海峽兩岸的分歧。那是台灣當局高呼「漢賊不兩立」的年頭。也是國際關係急轉直下、台灣當局發現地位正在下降、必須發力堅守剩餘空間的年頭。雖然無奈地接受了國際奧委會的決定,不得不在「中國台北」(或「中華台北」)的名義下參加此次奧運,心存不甘。
更大的問題是體育代表團的人身安全。美國大城市裡的治安環境本來就不很理想。80年代又添加了外來因素: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與美國總統里根水火不相容,使美國政府擔心某些「恐怖分子」 會襲擊奧運,造成流血事件。
擔憂可能「庸人自擾」
再說,當時的美國不乏政治思想趨向極端的右翼分子,還有林林總總的各種反華勢力,若要藉機騷擾,甚至搞些能夠大事宣傳的策反活動,應該說不足為奇。今天中國的專業人才遍佈世界,華裔運動健將登上了各國體壇,大家都同意是個好現象。當年可不一樣,跑掉一個團員就會說出了事。這些需要預先做好心理準備。
我的擔憂很可能只是庸人自擾。譬如說,參加奧運的國家都被分配到一定數量的門票。記得當時從國內傳來消息,說是國家還比較窮,奧委的經費不足,連團員的制服都要依靠私人捐助;於是有人提議把分配到的門票高價出售,還說可以大肆拍賣,作為津貼。我聽到後大吃一驚,到處打聽,無法證實,卻又無法否定。惟有寫信回國報急,指出這將犯下大錯,萬不能行。甚至緊張到提出:如果真是這麼做,我這聯絡員就幹不下去了。若是沒有記錯,累得何振梁先生親筆來信澄清。 (十一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