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奧運又是一次「零的突破」。作者希望能夠確確實實做到以人為本。 資料圖片
——零的突破——憶1984洛杉磯奧運往事
.吳家瑋.
8月11日,奧運歷經14天,比賽項目基本完成,所剩只有12日的幾樣跳水和馬術,及留到閉幕式才進場衝刺的馬拉松賽跑。部分中國體育代表團員已經起程回國。於是洛杉磯的華人社團與各處趕來的華裔同胞匯合,提早在11日晚上舉行盛大的歡送會,稱之為慶功宴。
3,000同胞慶功
地點是市中心的Bonaventure Hotel —洛杉磯最大的會議酒店。為了容納近3,000位前來共享喜慶的同胞,所有會議大廳全被打通。車水馬龍,盛極一時。
有當地的僑領和內地官員提議:請15位奪得金牌的選手上台亮相。作為主持人,我提議:不論奪得獎牌與否,請每一個體育項目的隊伍一同上台接受歡呼。有幸這個建議最後獲得大家同意。
香港《文匯報》引用我說的話:「那些盡了最大努力、克服了最大困難、為今後體育發展作出了貢獻的運動員,都應該受到表揚、分享光榮」;「要多作全面報道,介紹那些刻苦上進的優秀選手,尤其是一些中國人不熟悉的項目。也要表彰那些勤奮的幕後英雄們。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廣大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重視。」
從此金牌掛帥?
甜蜜的回憶也為我帶來不少誠摯的反思。譬如說:從此金牌掛帥?首先的反應是肯定獎牌的重要性,因為它們代表運動員苦幹的收穫、勤奮的獎勵。對廣大群眾來說,它們具有象徵性,激勵全民注重體質、投入鍛煉。然而,國家固然應該培植體育人才,但是不必蓄意創造金牌明星。說得透徹一些:全力培養固然可以達到短期目標,卻終非長久之計。東德給了我們最好的借鏡:她全力培養了大量金牌選手,可是金牌的數量不能代表國家的實力;整個國家說垮就垮,到頭來落得一場虛夢。
另外,中國在體育上還沒達到全民皆兵,確需把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看成寶。可這點做到了沒有?我們怎麼照顧了這些五、六歲就離家接受培訓、十幾、二十來歲就需退伍的青年們?我們有沒有真正關懷過這群「零的突破」的英雄?有沒有詢問過他們的健康、文化、職業和生涯?電視報章有沒有為「非明星」做過專訪,深入了解他們的住房情況?問老人的醫療、孩子的教育等有沒有著落?創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這些能不關懷?
2008北京奧運又是一次「零的突破」。但願確確實實以人為本:重申「友誼第一」、照顧好所有的運動員、讓群眾從觀賞走向參與、廣化全國全民的體育鍛煉和團隊精神,為和諧社會建立又一起點。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