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台灣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暌違八載 台局巨變 伯雄日內再還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12]
放大圖片

——村頭排定龍獅陣 客家土樓遊子臨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舒婕 實習記者:鄭道森 圖/本報記者:米南

 時隔八年,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借赴北京觀禮北京奧運會之機,近日將再度回到祖籍地——福建永定縣下洋鎮思賢村祭祖,並前往參觀一個月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客家土樓」。海峽對岸這位客家大老的「客家祖地」行,備受兩岸關注。此間一位客家研究專家稱,吳伯雄赴閩祭祖將催熱兩岸客家交流。

 吳伯雄時隔8年後二度返鄉祭祖。聞此喜訊,思賢宗親們激動難寐。思賢村比鄰廣東梅縣,從龍岩市區或永定縣城驅車前往約需一小時。在村口迎接記者的是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的吳東生,現年72歲的他與吳伯雄同輩,都是思賢村吳氏第16代裔孫。和8年前一樣,伯公祭祖的大小事宜都由吳東生主持打理。「對上面伯雄是客人,對我們來說伯雄是親人,自家人不講客套話,但是伯雄回來一次不容易啊,一定要準備得熱熱鬧鬧的!」

九旬堂兄村口相迎

 根據行程,吳伯雄此番祭祖料將比8年前更加緊湊,在思賢村逗留可能不到3個小時,但宗親還是全心全意地籌備著。吳東生說,鄉親們已經商定好了,當日一早,每個人手持彩旗、氣球和歡迎標語從村口開始迎接吳伯雄一行。隊伍最前方是龍獅陣表演,在吳伯雄下車的地方,還將安排專人手持涼傘、御扇等候。「鞭炮鑼鼓那是更少不了了!」吳東生樂呵呵地說,當天大家都會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就連吳伯雄已經91歲高齡的堂兄吳逸漢也會親自到村口迎接。

 幾句話功夫,我們已經來到吳氏宗祠崇德堂。堂前一泓清水,堂後山頭綠草茵茵。宗祠外牆幾日前剛剛重新粉刷,白牆紅瓦,四周懸掛紅燈籠,醒目而不失莊重。步入堂中,祖宗牌位、供桌條凳,擦拭得一塵不染。左側牆上原先懸掛的族譜和宗祠歷史介紹已經由原先的白色宣紙拓寫全部更換成紅色版作底並鑲金邊。吳伯雄題贈「敬宗紹德」四字燙金匾額格外引人注目。

40家族故人葬祖墳

 十餘分鐘的祭拜儀式結束後,吳伯雄會跟鄉親們促膝談心片刻。吳東生清楚地記得8年前吳伯雄是用客家話和大家拉家常的:「他先是祝賀思賢鄉的每個人都活到120歲,歡迎鄉親到台灣去走走看看,最後他說中國人不能打中國人,要團結。」吳伯雄的夫人戴美玉是廣東梅縣的客家人,也許多少受了影響,吳伯雄的閩北客家話裡還摻雜著些許廣東味,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家的交流。「伯雄告訴我,他家中幾個孩子小時候要零花錢用得講客家話,要不就不給。」說到興起,吳東生也冒出了幾句客家方言。

 吳伯雄家族的祖墳在思賢村後的一座小山上,現在正趕工鋪設一條水泥路。村中定期安排人來清理墳頭上的雜草。吳東生說,其實一直想把祖墳周圍的環境整理一下,但是根據習俗,動祖墳需得選吉日,所以就耽擱了下來。據吳伯雄的堂兄吳逸漢老人說,是父親吳應蘭將伯雄家族散落在外的40餘位故去親人的骨灰收集起來修了這座墳。不僅如此,吳伯雄曾祖父勝昌公去台百年已傳四代,後人能尋得祖地,吳逸漢一家功不可沒。

首次回鄉最難忘:「我還會再回來。」

 吳姓為思賢村中第一大姓,全村1500餘人約有六成姓吳。不過無論什麼姓氏的村民,都為吳伯雄是思賢後裔倍感自豪。「2007年吳伯雄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村裡比過年還熱鬧,不僅給伯雄發去賀電,村裡還專門召開慶祝大會。」從2000年吳伯雄首次回鄉祭祖後,一點一滴的事情,吳東生都記在心頭。

結婚30年 首次回婆家

 「11月21日那天,鄉親們都自發到村口夾道歡迎,鑼鼓隊、舞獅隊,非常熱鬧。」吳東生說,「最神奇的是,當伯雄走到村口的橋頭時,幾百隻鳥兒也集中到村口上空盤旋,這個場面從未有過,大家都說這是吉兆。」吳東生仍然驚歎於當時的情景。

 那天是思賢村的節日。吳伯雄的夫人戴美玉女士穿的是一身大紅衣衫,她說,和伯雄結婚30多年,這是第一次回婆家,特意穿上了結婚時穿的新娘服。村中每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了吳伯雄饋贈的百元紅包,考上高中、大學的優秀學生也各有兩、三百元不等的獎學金。吳伯雄還給思賢村全村四百多戶鄉親各送一盒團圓餅,每盒8個。

 祭祖結束後,吳伯雄特意到吳逸漢家中停留了40分鐘。「他拉著我的手,叫我『哥哥』,很感動很感動。」吳逸漢老人說,因為滿屋都是記者,具體交談的內容記不太清楚了,但臨走時吳伯雄的一句話老人一直在心頭惦念:「我還會再回來。」沒想到8年後竟真的實現了。

不忘鄉情 信件往來頻繁

 2007年10月,吳逸漢老人91歲壽辰,吳伯雄親筆寫下「福壽康定」賀聯托人送來。今年4月,永定縣城內遠嫁台灣的盧日香回娘家時來到吳逸漢家中,說她在台灣做台商後援會會長時遇上吳伯雄,伯公囑咐她回鄉時代替他探望家中哥哥。

 每年春節,吳東生都寄賀卡或賀信給吳伯雄,捎去節日的問候與祝福。讓吳東生意外驚喜的是,2006年春節時,他收到了一封寄自台灣的信,寄信人是吳伯雄,信中附著一張吳伯雄一家17口人的全家福。這張照片如今被放大裝在一個鏡框中,掛在老年協會的辦公室裡。每每來了客人,吳東生總少不了要指著牆上鏡框裡的吳伯雄全家福說:「這是伯雄的兩個兒子,一個叫至剛,一個叫至揚……」

 同年,吳伯雄又托人給思賢村老年協會送來了《孫中山革命的一生》光碟十盤。吳東生在給吳伯雄的回信中這樣寫道:收到你的全家福和光碟,思賢鄉親都非常感謝您,惦念您,希望有機會再回家鄉走一走,看一看。

輾轉三地 終尋故里

 吳伯雄堂兄吳逸漢是思賢村最年長的老人,91歲高壽的他不僅身體硬朗,思維也很清晰。據他回憶,1976年,他的堂姐吳謝英從洛杉磯去台灣時遇上了吳伯雄的父親吳鴻麟。吳鴻麟告訴她自己的祖地就在龍岩永定,但是更具體的卻不得而知。吳謝英在給吳逸漢在馬來西亞經商的兄長吳西漢寫信時提起此事,吳西漢便將信轉寄給當時任永定縣僑聯主席的弟弟。吳逸漢經過翻查族譜,終確定吳伯雄祖籍地就是永定縣下洋鎮思賢村,還是自己的堂弟!此後,吳逸漢通過在香港工作的兒子吳泰昌斷斷續續地給吳鴻麟去信五六封,由於時局原因,發出的信件都沒有回音。直到1994年,他第一次接到吳伯雄兄長吳運雄的來信,翌年的11月25日,吳運雄就代表台灣家族回永定思賢祭祖。

 吳逸漢介紹,吳伯雄祖上於北宋天聖年間由入閩始祖承順公開基,而思賢村的開基始祖則是念綱公。吳伯雄曾祖父吳勝昌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遷台,定居在台灣桃園縣中壢鄉(今中壢市),育有吳錫光、吳朝光二子;吳朝光是前清秀才,不僅興學,還創辦「以文吟社」,以文會友,在當時蔚為風氣。

一個縣出了兩個黨主席

 在台灣,李登輝、吳伯雄兩人都擔任過國民黨主席一職,巧合的是,兩人的祖籍地均是福建省永定縣,吳伯雄祖籍下洋鎮思賢村,李登輝祖籍湖坑鄉樓下村,下洋湖坑相鄰,之間的下洋鎮中川村還走出了著名的「萬金油大王」胡文虎。

 永定是台灣客家人的大陸主要祖籍地之一,其境內聞名遐爾的客家土樓群今年7月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吳伯雄第一時間向祖地發去賀信並為永定當地的土樓客家文化節題詞祝賀。

 永定有「土樓之都」、「客家土樓王國」美譽,在這裡,各式土樓遍佈鄉村,土樓群依山傍水、錯落有致,與大自然和諧統一。記者在當地採訪時發現,土樓已經成為永定人最大的驕傲,街道、賓館,甚至政府的會議室裡,處處都懸掛著土樓的照片。

 福建土樓的「申遺」成功在台灣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島內掀起一股土樓觀光熱潮。根據永定縣政府網站上公佈的數據,7月以來,永定籍台胞返鄉旅遊出現倍增,目前共接待台灣民間團體4個,「客家土樓」遊台胞500多名,比去年同期增加125%,台胞回鄉「尋根謁祖」也更加頻繁。

思賢重教 壽星成群

 思賢村原名「思邊村」,1940年,村民們集資興建了一所小學,並給學校紀念堂取名為「群賢館」,村子隨後亦改名為「思賢村」。吳東生說:「村裡從此枝繁葉茂,人才輩出。」幾十年來,村裡已經出了上百位大學生,其中還有一個去美國讀了博士。

 現在,思賢村的村民主要以種養業為主,年人均收入可以達到五千元人民幣,在永定亦屬小康。吳東生告訴記者,村子裡老人多長壽,全村1500多人當中,80歲以上健在者有40多位,90歲以上的則有7位。

 思賢村是永定著名僑鄉,海外僑親逾2萬人分佈世界各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台灣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