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日人對經濟不安 舊書《蟹工船》熱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22]
放大圖片

文:黃納禧  圖:網上圖片

 最近,日本著名無產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的成名作《蟹工船》持續登上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的首位,這是以六月發生的秋葉原殺人事件之外,日本人對現今社會經濟狀況感到不安的最大反映。

由今年年初以來,小林多喜二(Takiji Kobayashi)寫於1929年的馬克思主義小說《蟹工船》(A Crab-Canning Boat)一直備受年輕讀者的高度關注,書本在五月攀上暢銷書榜的榜首後,更獲得了各方好評,迄今為止已加印二萬多冊的銷量令出版界大表震驚。

 不過,《蟹工船》的熱賣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一項喜訊;相反,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小說的重新興起,反映在這個繼美國後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系中,人們對工作保險、薪金差距的加闊以及低薪兼職員工和合約員工的增加等問題,愈發感到憂慮不安。

 「我相信國內一般人都深切感到整體經濟發展向下,而且情況愈來愈艱難。」現年27歲的市場諮詢Sota Furuyu是其中一個有份投票指認《蟹工船》為最暢銷書的讀者之一,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他敏銳地發現到《蟹工船》大賣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描述工人抗爭的《蟹工船》

 這本完成於八十年前的馬克思主義小說,內容所描述的是一班捕蟹船工人,在東京大都會刻苦環境下工作的故事。故事主要人物都是處於社會下層的無產階級,如失業工人、破產農民和只得十四、五歲的窮苦青年。他們被騙而受僱於蟹工船「博光號」後,長期受著殘酷成性的船長欺壓,在非人的困苦環境下從事捕蟹工作。長期漂流海上,加上船長、監工多番壓迫,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刻劃了一班工人如何掙扎以至團結起來,進行抗爭,並以他們發誓推倒資本家領主作為結尾。

 至於作者小林多喜二,他在1931開始加入日本共產黨,卻在1933年死於警察的嚴刑拷問,終年只有29歲。

 而將《蟹工船》重印成袋裝版書的新潮社負責人Tsutomu Sasaki表示,「《蟹工船》由初版發行至今一直是馬克思主義文學學者的最愛。不過真正令此書得到主流注意的,是一個將它與貧窮勞動階層(Working poor)連結起來的廣告。」

 Working poor,所指的是現今日本社會不斷努力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的工人,其實就是出身自九十年代的年輕人。《蟹工船》之所以引起極大迴響,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Hirokazu Toeda解釋,「我認為重點在於同理心與相似性,年輕人滿心同情,正因為他們在小說中看到了現今自己的境況。」

經濟大衰退 工人陷困境

 不過當故事引起迴響的同時,學者們卻預見不到工人將會如小說內的蟹工般有更多實際的行動。「讀者群實在太脆弱了」,Hirokazu繼續補充,「他們的同理心也沒有凝聚起來,所以我不認為他們會組織起工潮來。」

 事實上,當九十代初日本經濟大衰退時,工會亦同時迅速沒落。以往在日本工會一直緊貼著企業的業績而為員工牟求福利,但經濟衰退卻把這慣性扭轉過來,當時的社會企業人人自危,工會無法在那艱難的時期提出過分的要求,由此產生了轉變。

 日本向來以終生僱員制度聞名,這使得員工對公司有極高的歸屬感,並能在同一企業中獲得終生保障。但到了1999年,政府開始容許企業聘任短期合約員工,這意味著終身制正式崩潰。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07年初,非永久員工的數量已迅速增長至一千七百三十萬人,這比十年前增長達百分之五十之多。不幸的是,日本的經濟在這十數年期間並未曾得到實質的改善,甚至不少評論指出,當初以經濟改革為目標而當選的小泉純一郎,不但沒有成功為當前經濟「止血」,反而是加速員工派遣制度的兇手。

 經濟神話破滅,成為中產階級的期許不復見,年輕的一代對社會面臨極大的信心危機,因為就算能入讀大學,也不能保證將來能夠平步青雲,致使這批「新新人類」紛紛投入了「飛特族」(Freeter)的行列,過著「不求有功,但求開心的生活」;甚或有些更激烈的,如秋原葉兇殺案中的加藤智大,則選擇以極端手段報復社會。

 在各種壓力底下,《蟹工船》的盛行或許會為社會帶來新一輪的衝擊,但實情又是怎樣?

年輕世代 何去何從?

 從前閱讀如《蟹工船》一類小說的都是學生和退休人士,但根據新潮社員工的統計,現今二十歲出頭的讀者佔百分之三十,三十至四十歲出頭的佔另外的百分之三十,剩下的才是較年長的讀者。讀者群的轉移成為了最佳的反映,年輕一代對社會經濟的不安愈益強烈,正如Hirokazu教授所說:「現在的情況跟日本經濟起飛的那個全盛時期不同了,再沒有終生工作制,不明朗的氣候令人們懷疑最終是否能取得應有的退休金。」「我認為,正是這種不安感吸引人們閱讀這本小說。」

 的確,縱然日本貧富懸殊急速加劇,但依然遠不及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相反,日本人口老化的問題卻十分嚴重,因此退休金問題無疑更加迫切。

 不過,單純的焦慮與採取實際行動是遠遠兩碼子的事。實際上,這十數年來工會組織的會員人數一直減少,仍然支持左派政黨的人只屬少數。而這班生活在困境中的年輕讀者,卻不會如蟹工般上班示威,並跟他們的僱主對抗。現年二十四歲的藍領職員Toru Sakai說:「這個小說如夢境一般,全部蟹工凝聚一起進行反抗,並獲得了勝利。」「但我並不認為現在會看到這一類反應了。」

 市場諮詢Furuya亦表示同意:「今時今日的社會太多元化,所以根本沒有一項能把大家團結起來的東西,何況事情也沒有小說描述般簡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