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閑話•孔子哭顏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23]
放大圖片

 ■《去聖乃得真孔子》 作者:李零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李國濤

 學者李零的文筆,犀利而坦率。2008年三聯書店出了他的《去聖乃得真孔子》,書名點出主題,就是要把孔子頭上的「聖」字摘掉,再來看他的偉大一面和普通人性一面。這本書充滿當代性的爭論。讀者當會注意。

 這書有「縱讀」又有「橫讀」,作者把散亂的《論語》章節,加以整理和編排,於是讀者可以接近一位逼真的孔子。我忽發奇想,以為《論語》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家常體散文。

 說起來,我最早認識到孔子親切平常的一面,是在青年時代讀魯迅《南腔北調集》裡那篇題目長得怪異的文章,那題目有二十多個字,是《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那文章說:

 「孔子晚年是生了胃病的了。『割不正不食』這是他老人家的古板規矩,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條令卻有些稀奇。……除了只為衛生,意在容易消化之外,別無解法。況且『不徹薑食』,又簡直是省不掉的暖胃藥了。何必如此獨厚於胃,念念不忘呢?曰,以其有胃病之故也。」接著又說:「蓋當時花旗白面,尚未輸入,土磨麥粉,多含灰沙,所以份量較今麵為重;國道尚未修成,泥路甚多凹凸,孔子如果肯走,那是不大要緊的,而不幸他偏有一車兩馬,胃裡裝著沉重的麵食,坐在車子裡走著七高八低的道路,一顛一頓,一掀一墜,胃就被墜得大起來,消化力隨之減少,時時作痛,每餐非吃生薑不可了。所以那病的名目,該是『胃擴張』,那時候,則是『晚年』,約在周敬王十年以後。」

 現在讀《真孔子》這本書,整個的感覺也是如此。不過作者說,孔子吃飯那麼講究,是因為他身在官場,不得不有一定規格,以不失「禮」。這話倒也有道理,請看《論語.鄉黨》裡,寫到孔子穿衣,多麼講究。如冬季服裝:黑衣必配紫羔;白衣必配麂皮;黃衣必配狐皮。他平時生活簡樸。一出入官場和社交,他就要講究這個「禮」,他一生為此奮鬥。

 請讀有關顏回的幾章,恰好,它們都編在《先進》一章的7至11節。第7節贊顏回好學:「不幸短命死矣」。而後有言:「噫!天喪予!天喪予!」還有「哭之慟」的記載。那年孔子71歲了,感情已比較脆弱。傷心,心都痛。但是,當顏回的父親要求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來給顏回買一副槨(棺外的一層木具)時,孔子拒絕了。理由是,孔子的兒子鯉死後,孔子也沒有這樣做,孔子說自己是高級官員,出入要乘車,這是「禮」的規定,不能違禮。另外,同學們要求厚葬顏回,孔子也拒絕,說「不可」。後來同學們還是厚葬了顏回。孔子哭道:「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這是說,我不能堅「禮」的原則,讓你失之於禮了。

 這可真是應了魯迅說的:「不幸他偏有一車兩馬」。不幸啊不幸,由此他生出多少苦悶與傷心。看他哭著說出的那些話,不是也充滿矛盾嗎?兒子孔鯉沒有厚葬,也許他還能忍受,但是顏回是他最心愛的學生,這學生的父親親自來求他,他拒絕了,能無痛苦嗎?當然,正大的理由是鯉和回都不合當時用槨的級別。但是在那個「禮壞樂崩」的時代,違禮之事,在在皆是。他不能變通一下?其實後來同學們還是「厚葬」了顏回。似乎孔子也並沒有嚴禁。孔子真正嚴禁此事,弟子們也不能不聽。我這是從話外音上聽出來的:「非我也,二三子也。」這是在傾訴:這不是我的過錯呀,這是你的同學們幹的呀。從哭聲裡的說說道道,可以聽出孔子是對自己的「默許」有自疚和無可奈何。

 這麼聯起來讀,可不就是一篇極出色的小品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