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俯瞰長沙城區,山水洲交融,賞心悅目。
從逐水而居,到沿道發展,城市化進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總數突破50%,標誌全球正式進入城市時代。而作為一個有著6805萬人口的中國農業大省,湖南在「一化三基」戰略的推動下,亦進入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21世紀是城市化的世紀。美國著名經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斯蒂格列茨認為,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將是本世紀初影響世界的大事之一。目前,城市群作為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區,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綜合實力的核心體現。
過去幾年,湖南城市化的推進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2007年,14個地級市區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18.6%,創造的GDP佔全省總量的38.8%,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但就全省而言,城市化水平仍然嚴重滯後。現在湖南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期,要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科學跨越,加快富民強省,就必須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
湖南日前出台一系列政策,將在全省範圍內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做大做強做優一批大城市和城市群,大規模減少農民……藉此加速實現農業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的歷史任務。
走特色城市化道路
在日前舉行的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會議上,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對新型城市化進行了如是闡述:新型城市化就是以人為本,「兩型」帶動,新型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互為促進,城鄉統籌,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機制,堅持可持續集約發展,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
「努力走出一條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張春賢強調,湖南新型城市化戰略的啟動要緊密結合湖南的實際情況,根據現有的開放度,立足現實,走出自己發展的路子。
大城市帶動:湖南城市化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大城市帶動力弱。必須實施大城市帶動戰略,把城市群作為城市化的主體形態,做大做強做優一批大城市和城市群,引領產業興市。
「兩新」互動:「工業化與城市化是經濟現代化的兩個車輪。缺少城市化,工業化沒有後續支撐和發展載體;缺少工業化,城市化就沒有造血功能和發展動力。」張春賢深刻分析說。因此,推進新型城市化必須突出產業支撐,走新型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協調發展之路。要以提升城市競爭力為核心,以增強經濟效益和增加就業為重點,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支撐功能強大的城市產業格局。
「兩型」引領:湖南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省份,必須堅持高效集約發展,才能推動全省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堅持「兩型」引領,加大環保力度,加強生態建設,使城市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首善之區。
制度創新:當前重點要在土地利用、投融資、促進農村人口轉移等領域加大探索、率先突破。
城鄉統籌:湖南是傳統的農業大省,要實現富民強省,就必須將城市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人口轉移以及發展現代農業結合起來,走城鄉共同繁榮的新路子。
以人為本:在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必須把宜居、宜業作為重要取向,努力為全體市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空間,確保市民生活質量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個性發展:湖南山清水秀,植被豐茂,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積澱深厚,享有「山水湖南,人文瀟湘」的盛譽,各市州也都有獨特的資源稟賦、生態特色、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要堅持差異發展、特色取勝,引導和保護城市的個性發展和特色發展,形成個性化的產業、生態、文化和人居環境。張春賢對此強調:「要避免千城一面。重視城市文化,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依法加強對古街、古鎮、古樹、古村落、古民居等的保護,延續城市文脈,保存城市記憶。」
張春賢指出,湖南推進新型城市化,要以規劃為依據科學定位城市發展;以產業為支撐大力提升城市實力,要引導鋼鐵、有色、石化、工程機械等行業,整合資源,引進技術,做大做強,打造湖南的超級產業;以綜合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增強城市承載力;以改革為動力加速新型城市化;以加強管理為重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科學構建新型城市化體系
「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達到45%,2015年超過50%,其中長株潭達到70%以上,城市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基本構建城市經濟總量大幅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水平日益提高、承載功能明顯改善,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人居環境更加良好,城鄉體制障礙基本消除、發展差距逐步縮小的城市化發展新格局。」
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怎麼走,會給6800萬湖南人帶來什麼樣的實惠?湖南高層領導為全省新型城市化進程制定了這樣一張進度表。湖南作為內陸省份,推進城市群發展,既是加速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要通過城市群的帶動,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體系。
優化城鎮空間佈局。以長株潭為核心,「3+5」城市群為重點,區域中心城市為支撐,縣城和小城鎮為節點,形成以大帶小、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現代城鎮體系。到2015年,全省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展到6個(長沙、衡陽、株洲、湘潭、常德、岳陽),50到100萬人口的大城市6個(邵陽、益陽、郴州、永州、婁底、懷化),20到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25個,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15個。
加快推進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形成全省新型城市化的核心。確保通過5至10年的改革建設,將長株潭建成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示範區,全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的引領區,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具有國際品質的現代化的生態型宜居城市。到2010年,長株潭經濟總量力爭突破4500億元,城市化率達到63%;到2020年左右,長株潭的經濟總量力爭佔到全省的一半,城市化率達到82%。
大力推進「3+5」城市群發展,構築全省新型城市化密集區。要加快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緊緊圍繞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主動對接、主動服務、主動配套。通過10—15年的努力,「3+5」城市群經濟總量要超過全省的80%,城市化水平達到70%,將「3+5」城市群建成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的經濟、人口聚集區。
著力壯大區域中心城市,培育區域發展龍頭。要把區域中心城市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支撐。以大開發、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盡快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現代大中型城市,並依托這些中心城市,努力形成覆蓋全省的更大範圍的城市群。
抓小城鎮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把縣級市、縣城和中心鎮作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節點,積極探索促進小城鎮發展的新模式。縣級市、縣城和中心鎮要主動承接區域中心城市輻射,並帶動廣大農村發展。
打造湖南超大城市群
超級城市,又稱特大城市,是一個區域經濟高度發達的象徵。
目前,全球GDP的1/5,是由10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創造。有學者預言,到2015年,世界上3/4的人口會集中到城市,超級城市時代即將到來;到2065年,全人類都會住到超級大城市中去。
因此,湖南省城市化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大力發展區域中心城市,把「點」「核」做大,把載體做強。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說:「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借鑒國內外城市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抓住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城市發展體制機制,以城市『兩型社會』建設,帶動全省『兩型社會』建設,真正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市發展路子。」
沿著湘江生長的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借助高速公路的交通紐帶和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經濟要素的加速流動,抱團發展,正日益發展成為中部地區最具活力的城市群。而湖南新型城市化的目標之一,便是推動長株潭城市群逐步建設為1000萬人口以上,城市建成區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多組團生態化都市區。不僅形成全省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成為湖南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更拉動輻射周邊城市快速發展。
借助長株潭核心「引擎」,外圍城市群經濟提速,長株潭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正日益顯現。益陽市積極對接融入長株潭經濟圈,並對城市整體規劃進行了修編調整,優先扶持赫山區向滄水鋪發展,使之成為中心城區融入長株潭的橋頭堡。婁底依托資源優勢定位「3+5」城市群的發動機,其能源、鋼鐵、冶金原材料加工在城市群可實現互補互動,降低產品成本,提升區域競爭力。常德主動接受長沙龍頭的輻射,中聯重科在常德設立機械加工業基地,湘投控股集團在常德設立了金屬鈦加工基地。岳陽汨羅正致力打造長株潭城市群的「衛星城」,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被列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僅再生銅行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成為全國知名的銅材加工集散地,成為紐約期貨交易中心銅材價格的監控點之一。
以此為基礎,長株潭「3+5」城市群的空間結構輪廓初步呈現,即「一核、兩圈、三軸、四帶、五心」,呈網絡化城市群和扇形發展模式,以此帶動輻射全省其他市、州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