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文匯報60周年報慶系列專輯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三十年鶴山巨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10]
放大圖片

 ■雁山優美的城市人居環境

 30年前,鶴山是廣東中南部的一個「農業小縣」。如今,鶴山變身為珠三角崛起中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

 數字最有說服力。去年,鶴山實現生產總值122.75億元,是1978年的93.4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8億元,是1978年的31.5倍;固定資產投資51.12億元,是1978年的1703倍;城鎮職工年人平工資16178元,是1978年的2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433元,是1978年的48.7倍……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鶴山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開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今日鶴山,政通人和,百業俱興,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

 鶴山崛起的歷史,是一部思想不斷解放的歷史。由上世紀80至90年代的「工業興縣」,到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強鎮富民」,再到2004年至今的「科學發展」,一次次思想的大解放,換來了鶴山經濟的大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作為全國著名的僑鄉,鶴山充分發揮區位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內外源經濟,成為首批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縣(市)之一。1993年,鶴山獲批撤縣建市。今日的鶴山,已是一座工商業發達、充滿活力的新興工業城市,形成了紡織製衣、印刷、製鞋、電子電器、化工、五金不鏽鋼製造六大支柱產業,創建了沙坪製鞋、桃源製傘、址山五金衛浴及配件三個省專業鎮,打造出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中國印刷產業基地、廣東省男裝名鞋生產基地三大工業生產基地。產業集聚、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是鶴山人想得最多,提得最多的發展用語。

 改革開放以來,鶴山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如今,鶴山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每百平方公里路網密度達107.5公里。鶴山陸路距廣州60公里,車程僅40分鐘;鶴山港是建有3000噸級集裝箱碼頭的國家一類口岸,每天有豪華客輪沿西江通航香港。鶴山與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2007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7.4億美元。

 鶴山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區空間佈局不斷拓展。近年來,擁有全省最長公路隧道的雙和公路建成通車,全省縣級最具規模和特色的城市公園—鶴山公園建成啟用,325國道、人民路改造等一系列基礎性工程陸續竣工,鶴山的投資環境和城市形象躍上了新台階。

 展望未來,鶴山正站在歷史新起點上蓄勢待發。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文匯報60周年報慶系列專輯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