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清溪全景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張蕾
30年改革開放,中華民族終於踏上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30年改革開放,聚集了一群客家人的小鎮清溪,以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從默默無聞南粵山鄉一躍成為國際知名的IT重鎮,締造了中國改革開放史的又一個傳奇。
30年風雲清溪脫胎換骨
30年樹已成木、人已成才,中國的經濟建設以其成熟、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使中國經濟騰飛、人民安居樂業,每一個人在和諧、快樂的家居環境和工作環境中發光、發熱,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完成壯美、獨特的舞蹈。這30年對於清溪鎮來說,無疑是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和發展,清溪鎮迅速脫胎換骨,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南粵偏僻山鄉,變身為全國矚目的現代化工業城鎮。目前,全鎮已投產的規模以上外資企業800多家,其中,以NEC、三洋、光寶、群光等國際知名電腦製造企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更是蓬勃發展,年產電腦機箱1600萬台,佔全球份額的30%。清溪日漸形成的完善配套能力和強大的產業集群,已經使清溪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腦製造基地之一,居世界各產區之首。
根據統計,2007年清溪GDP躍升至130億元。在全國強鎮發展論壇上公佈的第二屆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名單中,清溪赫然名列第47位,清溪迎來了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清溪鎮委書記、人大主席陳浩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僅今年上半年,清溪鎮就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5億元,鎮級可支配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9.29%;全鎮完成各項稅收8.18億元,同比增長68.29%;全鎮外貿出口總額29.45億美元,同比增長22.62%。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清溪鎮將以建設環境優美的現代製造業重鎮為總目標,努力構建和諧平安社會,推動經濟社會雙轉型,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社會氛圍,打造殷實文明、和諧進取的新清溪。
和諧清溪人民安居樂業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清溪的人均收入更是比30年增長了21倍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穩步提高。站在清溪鎮的鹿鳴崗上舉目四望:綠樹成蔭的街道整潔有序,街道兩邊設計新穎現代的建築群鱗次櫛比。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用自己富足安樂的小康生活,詮釋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帶給普通老百姓的實惠。
據了解,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為舒適的生活,清溪鎮委鎮政府執政一直堅持「民」字當頭,強調以民為先、以民為本、以民為重,在解決民生問題中推進和諧發展,先後啟動清溪湖、清溪大道、文化公園等二十項重點工程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今年初,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市長李毓全、市政協主席劉樹基一行,在視察了清溪大道、清溪文化公園和北環路等城建重點民心工程之後,對清溪美麗舒適的環境讚不絕口。
除了生活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之外,清溪鎮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平安創建進一步深化,法治建設初見成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面落實新一輪再就業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促進社會和諧,凝聚發展合力。
發展經濟保護環境並重
「既要建設製造業重鎮,更要建設生態新鎮」。改革開放30年來,清溪鎮在工業經濟保持原有的較好勢頭發展外,還保留有清溪林場、高坑林場等多個天然生態圈,並成功創建了「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和「國家衛生鎮」。 清溪鎮委書記陳浩林強調,要實現經濟與社會轉型,突出「人文、生態、宜居」的城市特色,生態保護是根本,生態升級是社會轉型的基礎。
眾所周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鎮賴以發展的戰略起點。清溪鎮143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綠地就佔了近一半,全鎮建成區綠化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鎮區的綠化覆蓋率達35.9%,生態綠鎮成績斐然。
「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清溪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環境問題,大力保護環境,加強生態建設,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清溪鎮政府制定了治污的各項政策法規,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聘請名專家編制《清溪鎮環境保護規劃》,設立了水源保護地,投資1億多元啟動了全鎮排污管網建設和長山頭、廈坭污水處理工程,投資3000多萬元啟動河道整治工程,控制污染源,改善水環境。
建設生態文明,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建構,規劃面積達49.84平方公里的清溪森林公園和259.7公頃的生態農業園生態園已開始建設,規劃中的清溪森林公園以清溪湖、山澗、水體、林木構成園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將打造成清溪的「綠肺」。生態風景走廊是農業生態園的重點景觀。一個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城鎮休閒旅遊區、現代高端產業區,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雙轉型」的城鎮,在科學發展觀的大旗率領下初現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