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歷史坐標的透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04]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將於十月九日在北京舉行。這次三中全會恰逢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而且三十年前的改革開放浪潮就是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因此,雖然十一屆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前後相差三十年,而且本身是個巧合,但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這一次的全會還是被各方輿論寄予了密切的關注。

 各方關注的焦點有兩個:一、這次三中全會將具體討論哪些與中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關的問題;二、這次三中全會將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將針對中國未來的改革開放之路出台哪些具有指向意義的政策。

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兩大集中議題

 首先,在中國當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據中國官方媒體透露,三中全會首先將討論中國的農村改革發展議題。眾所周知,中國三十年前的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改革開始,然後逐漸擴展到城市改革。三十年來,中國農民在享受到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的同時,也遇到了「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的結構性瓶頸。所謂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農村問題則提要體現為農村戶籍制度問題,而農民問題則體現為農民素質和農民減負問題。有評論認為,「三農」問題實際上折射的是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其背後折射更多的則還是一個農業體制的問題。中國農民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如何真正擁有權力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能力,涉及到未來中國的農業發展能否持續發展和農村能否持續穩定的問題。

 有評論認為,中國農業發展有兩個最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一是土地所有制度問題,二是城鄉兩元戶籍制度問題;但相比之下,城鄉戶籍兩元問題較為容易解決,要解決戶籍制度問題,真正的障礙不是戶籍制度本身,而是戶籍制度所依附的福利制度。但在三十年改革開放後物質已相對豐富的今天解決戶籍制度所依附的福利制度問題應該也不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真正困難的是土地所有制問題,這涉及到中國的農村制度問題,而且牽一髮動全身,因此官方之前出台了不少替代措施,但始終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目前,有經濟學家呼籲,中國當前土地承包辦法應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完善,鼓勵土地承包權有效流轉。專家建議,應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完善當前的土地承包辦法,鼓勵地方探索土地承包權的各種有效流轉形式,包括在不改變土地的農用地性質的前提下發展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同時建議中央將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寫入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文件,推動試點。

 除農村問題外,中國近期的經濟形式(包括在周邊經濟環境影響下的發展前景)也可能是此次會議關注的問題之一。前不久,中共六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考察了山東、天津、江蘇、上海、廣東、浙江等6個沿海省市,與此同時,商務部、銀監會、國稅總局等負責人也紛紛出動。調研地域之密集、時間之密集、高層人物之密集,引起諸多媒體關注。相關人士指出,此次密集調研是自6月13日中央及省市和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之後,中央、國務院和各部門的一次集體大行動。而中央決策層如此高規格、高密度的視察調研經濟領域,也是建國以來極不尋常的舉動。中國官方媒體引述專家的意見認為,北京高層的密集調研,一方面意味著決策層已經將外向型企業的困難計入政策考量之中,對經濟下行的風險也有一定程度的擔憂。另一方面,是為奧運後的經濟工作進行梳理做準備,為十七屆三中全會制訂出台相關政策措施作鋪墊。

二次現代化:晚清的教訓不容忽視

 另外,一如三十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起到了航標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究竟將對未來中國的發展出台哪些指向性的政策和思維,也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在這方面,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時,也在發展模式和制度建設方面遇到了不少新舊相交的問題,二零零八年中國遇到的許多問題,都集中折射了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從歷史和國際的坐標上來看,從一九七八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不但是對中國文革十年的撥亂反正,而且是中國近代史上自洋務運動後的第二次現代化嘗試。總結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經驗,不但要考慮中國現實政治的情況,而且要將其放到中國近代爭取民族現代化的努力上一同考察,人們才能對今天的問題和未來的使命有更為清醒的認識。

 一八四零和一八五零年代,中國和日本同時在西方船堅炮利之下被迫打開國門,日本開啟明治維新的同時,中國也開始了洋務運動;然而,明治維新為日本帶來了物質層面的現代化,而洋務運動卻在中國以全面失敗告終,其間的教訓十分深刻,也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百多年來苦苦思索的問題。爾後,中國經過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始終無法進入現代化國家之列。究其原因,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哲學之下,中國未能達成現代憲政立國的目標,以及未能建立一套符合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管理和制度,並繼而完成民族精神世界的成熟為罪魁禍首。由於未能開啟民智和官智,晚清的中國政商勾結,腐敗叢生,科舉制度嚴重禁錮人們的思想,北洋海軍徒有上乘的硬體而缺乏現代化的管理體系,無不折射了「體用說」的嚴重局限。

 今天的中國在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已非百年前所能相比,但談到發展硬體和軟體上遇到的困惑,就其本質而言,百年前的教訓仍未過時。因此,為了中國未來無數個三十年,今天的中國應當有勇氣直面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和瓶頸,並思考解決之道。(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