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農民棄地進城 或享超低房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09]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劉越山9日電】中央黨校「三農」研究中心主任徐祥臨教授(見圖)認為,三中全會的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如何讓有能力徹底脫離農業的農民放棄土地和宅基地,讓他們由現在流落城市、衣食無著、未來不保的「農民工」,升級為城市裡的一等公民。對此,應當鼓勵城市接受農民就業,並給予他們落戶以及平等的市民待遇。如此一來,困擾城鄉統籌發展的二元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他指出,隨著放棄土地農民的進城,在他們的流出地就相應增加了一份土地,但同時也會給接受城市帶來一定的土地壓力。對此,應給接受進城農民的城市,在建設用地方面以優惠政策:即每接受一戶農民,就相應獲批一份建設用地,讓農民在落後的城市買到比經濟適用房更便宜的住房作為他們對擴大土地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資源效率做出貢獻的回報。

 徐祥臨指出,對於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目前一些地方已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如安徽省小崗村已經出現農民以每畝500元的價格將自家土地出租給上海養殖公司,發展規模養殖,年終參與分紅;北京、天津擬行的「宅基地換房」模式,農民原居住區域用於耕地保護和適度的商業開發。

 他認為,農村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開農村要素市場,健全農村土地、資金、勞動力市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而目前關於農地產權,一直模糊不清,以致在開發商徵佔土地的時候,農地補償款不能百分百到達農民手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