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平 工程師
由廣東省科協、香港工程師學會及澳門工程師學會,每兩年聯合舉辦的第四屆粵港澳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於2008年9月25至28日完滿結束。三地專家學者就生態建設、節能減排、區域創新、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作出報告及探討。大家公認珠江三角洲區域內的城市及農村環境每況愈下,已到了直接影響區域人民的可持續發展,以至生存的地步。加上環境污染是跨區域性,環境問題已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演變成區域的政治問題和影響區域發展的經濟問題。
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
長期以來,粵港政府都認識區域合作的重要性。粵港除了控制各自管轄範圍內的污染情況外,還在2007年1月共同推出「珠江三角洲火力發電廠排污交易試驗計劃」。港府又撥款9,306萬元推行「清潔生產夥伴計劃」,就清潔生產向廣東省的港資工廠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援。粵港雙方也進行珠三角地區工業的主要空氣污染源頭;區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光化學臭氧污染;及珠江河口水質模型等研究項目。兩地政府在環保方面一向合作關係良好。
未來,粵港澳三地政府需要改變以往專注個別項目合作,轉而採納一個全方位的區域性環境合作;雙方需要探討把合作擴展至循環經濟產業、清潔能源及綠化工作等合作範疇,並加強自然保育及改善珠江流域水質的合作。粵港澳三地需要提高環境合作層次,將區域環保事業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方向,建立「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將大珠三角區域環保合作塑造成國家的先進典範。
由於香港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資訊流通的便利,有必要在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方面,為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做出積極的貢獻。期間既是挑戰,也是環保技術發展及商業開拓的大好機會。基於此,我們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積極應對:
加快區域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的研究
作為珠三角經濟圈之一重要城市,香港應加大環境污染及全球變化區域的研究力度,全面摸清地區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現狀,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變化規律和驅動因素,以便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故此,我們應整合粵港澳三地的科研力量,成立協同研究機構,共用相關基礎資料與成果,為政府、公眾企業減少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提供諮詢與指導。
香港應與廣東及澳門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環保及生產技術和資金,既有利於控制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又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清潔發展機制的項目可包括垃圾堆填區甲烷回收、生物燃料、風力發電、LNG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我們亦應設立環保技術及清潔發展機制的專職主管部門,成立環保技術及清潔發展機制指導中心,組織對相關企業的培訓,增強CDM在企業和社會中的影響力,開拓珠三角的市場。同時,應該提供扶持政策,鼓勵從事清潔發展機制的專業諮詢公司成長。
倡導建設綠色及低碳型社會
我們需要倡導建設類似倫敦「零碳城市」(Zero Carbon City)設想的低碳型社會,也就是說要將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在當地生態系統可吸收的範圍內。引導人們探討綠色及氣候變化問題,建立一套綠色及低碳社會行為準則,號召大家身體力行,減少環境污染及溫室氣體的排放,從地球村公民的角度積極應對環境污染、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化。
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對經濟構成的影響漸為投資者關注,近來歐洲銀行推出氣候變化與環境變化指數,相關的結構產品甚受投資者歡迎。港交所亦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產品,及作為區域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中心的可能性。此外,香港金融界亦可提供創業基金、貸款、創業版股票市場,幫助相關環保企業於區域內發展。透過這些金融工具,香港既可為控制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出力,又可加強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