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聞網外:深圳率先取消糧票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0]
放大圖片

 ■隨著經濟改革開放,各類商品開始供應充足,市民手中的票證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圖為1961年廣東佛山的肉票。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三十年回顧:糧票被送進歷史櫥窗

 那時,糧票的弊端有兩點:一是牌價糧和議價糧價格差異給政府帶來負擔,二是由於各地糧票不通用,給人才流動和農民進城務工,造成了障礙。

移民湧入 凸顯糧票弊端

 1983年,這種矛盾開始被深圳特區政府重視。深圳經濟特區在設立初期,也是推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但隨著大量建築工人和外來人員湧入深圳,糧食定量開始變得不足。外來人口沒有深圳的糧票,只好到自由市場購入高價糧。

 資料顯示,1983年,深圳銷售糧食總量為1.1832億斤,其中從外省調入的牌價糧(平價糧)佔60%,剩下40%的議價糧,議價糧總體價格比牌價糧高出40%以上。當時深圳市領導官員認為,這種糧食供應上的兩個市場、兩種價格、購銷倒掛、財政補貼,不利於生產、流通,也不利於群眾生活。

 1984年11月,深圳市委召開會議,研究在深圳市取消糧食憑證定量供應問題。消息傳出後,曾有深圳市民認為,「取消糧票?要是有人拚命買糧食怎麼辦?」

 時任深圳市委副書記的周溪舞曾向媒體披露了當時的解決辦法:叫國營糧食部門多儲備一些糧食,取消糧票,提高價格,敞開供應。如果發現周圍地區大量搶購,再提高糧價和研究其他對策。由於發揮了價格機制和供求平衡機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糧票後,預料中的風波並未發生。

 此後,由於全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再加上糧食連年豐收,全國其他地方也逐步取消了糧食定量供應。

經濟改革 商品供應充足

 在糧票謝幕之前,更早開始銷聲匿跡的是各類商品票證。此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各類商品開始供應充足,市民手中的票證已經名存實亡,越來越多的票證退出歷史舞台。

 1984年,北京市停用牛奶供應證。1987年,北京市停用僑匯券。1991年,北京市停用糖票,並於第二年開始停用肉票(豬、牛、羊),蛋票、肥皂票、居民購貨證。在這樣的背景下,取消糧票順應經濟發展趨勢與時代潮流。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居民40年歷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完成了謝幕演出,轉而進入了收藏者的藏冊。(四.完)  ■京華時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