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處於全球巨變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1]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一國兩制」和對全球經濟高度開放的制度特點,讓香港值此全球金融經濟亂雲飛渡之際,充分分享國家主體經濟的優勢。但細小的經濟和社會規模,加之高度開放的制度特點,使香港在全球金融經濟的滔天濁浪中形同一葉扁舟。香港,必須充分估計和堅強承受未來幾年將要遭遇的嚴重打擊,認真思考她在未來更長久歲月如何發展與國家、與世界的關係。

 2008年10月1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其第二份施政報告—2008-2009年施政報告《迎接新挑戰》。由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於2008年9月15日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所激化的全球金融危機仍呈現惡劣形勢。基於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繼續以金融業為香港經濟最重要產業的政策立場,曾蔭權在其施政報告第21段中指出:「這場金融風暴亦引發一連串問題:事件是否帶來新的環球金融秩序?現行的監管制度能否配合形勢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道路應如何走下去?」

 這些相關聯的重要問題,也正是全球金融界、經濟界,尤其主要國家政經領袖都在思考的。解答這些問題,有賴於全球各國政府能否或者如何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探索,也有賴於全球經濟學家、金融學家對於這場「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很可能已經或正在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乃至全球性滯脹的理論研究。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開放度舉世罕見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在「一國兩制」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無論政策探索還是理論研究都應當投身其間。

中國主體經濟受衝擊較輕

 主要由於兩方面因素,其一體制因素,其一實力因素,中國的主體經濟可望較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較少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

 當前,中國特定體制因素主要有兩點:就對外開放而言,中國經濟已與全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接軌但尚未完全相連,突出標誌是人民幣在中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尚未可自由兌換,亦即中國內地新興金融市場尚未充分對外開放;就內部體制改革而言,中國中央政府對宏觀經濟仍擁有較強行政調控能力,這可視為中國尚未完全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性特徵,但在當前外部經濟極為動盪而困難的背景下,給中國政府以調動和配置內部資源的有力手段。

 當前,中國特定實力因素主要也有兩點:就對外經濟而言,中國擁有強大的淨出口能力和穩定而極具潛力的本土投資環境,從而積累了居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這使中國政府擁有較強抵禦外部經濟衝擊的能力;就內部經濟而言,中國擁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和最大單一國家市場,其人口擁有高儲蓄率,這使中國內地在面對外部經濟衝擊時,擁有刺激內部需求以確保經濟增長的很大餘地。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新的重大政策,則以體制改革和內部實力相結合,必將推動2009年及嗣後中國內地經濟逆全球經濟之頹勢。

 「一國兩制」和對全球經濟高度開放的制度特點,限制香港值此全球金融經濟亂雲飛渡之際充分分享國家主體經濟的上述優勢。僅有700萬人口和一千一百多一點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如此細小的經濟和社會規模,加之高度開放的制度特點,使香港在全球金融經濟的滔天濁浪中形同一葉扁舟。香港,必須充分估計和堅強承受未來幾年將要遭遇的嚴重打擊,同時,必須認真思考她在未來更長久歲月如何發展與國家、與世界的關係。

 2008年對於人類現代歷史的意義,需要若干年後,回頭來看才能看得比較清楚。但在今天,2008年即將過去10個月時,業界已發生的一切,已足以顯示它對於人類現代史具有劃時代的標誌性意義。

全球政治巨變 香港須有對策

 籠統地說,2008年1月至9月14日,是中國發生的一切—大悲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大喜如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圓了中華民族百年夢想—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從2008年9月15日開始,北京殘奧會即將閉幕,萬里之外的華爾街爆發震撼全球的「炸彈」。美國拖延了近一年半的次按危機終於釀成全球金融危機如海嘯般鋪天蓋地地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所有分市場,令地球上幾乎沒有一角可以完全倖免。

 在全球焦點由北京向華盛頓轉移之際,莫斯科插了進來。2008年8月8日,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開戰及嗣後俄羅斯向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叫板」的連串動作,構成2008年所標誌的人類現代史劃時代轉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概言之,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對全球實體經濟影響折射全球金融經濟正經歷巨變,而俄羅斯調整其對外戰略和中國對外影響力提升,則反映全球政治也正經歷巨變。

 香港就處於如此巨變的世界中。特區政府的領導、戰略和政策,香港社會的認知、心理和風格,都應有必要的完善或調整以因應巨變。(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