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衰退又到我門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8]
放大圖片

 供樓者無法償還貸款,地產公司唯有為斷供房掛上告示牌,望覓得新買家。

李 寧

 以發達國人均壽命計,自己已活了半輩子,但卻經歷了3次經濟大衰退,走到哪裡都躬逢其盛,實在是多了點。90年代在英國工作,第一次見識到樓價跌足10年的慘情;97年回到香港又趕上了另一次樓價世紀大插水的衰退狂潮;2年前再移居英倫,終於又見證了她10年繁華期的完結篇。又一次,經濟衰退來到我的家門前。

近日在英國聽到的新聞,不是銀行有事,便是通脹多少年新高,失業率多少年新高,樓價跌幅多少年新高……每天駕車駛過的大街,門前掛著「for sale」(出售)牌子的房子越來越多。街角有一間四房獨立屋,1年半前標售40萬鎊,雖有人出價,但屋主嫌價低未肯放手。隨著按揭利率的上升,到了半年前,聽街坊說,屋主已還不起供樓錢,必須在短期賣掉。上網一看,屋主把標售價調低了10%,36萬鎊有售,聽說睇樓人士絡繹不絕,但再過兩星期,網上放售價要再調低至34萬鎊。過了一個月,換了一間代理,出售牌子卻仍未能成功換上「sold」(已售)。

親歷3次大衰退

 後來,聽路邊社消息說,有人出價32萬鎊,屋主又一次嫌價低不肯賣。該消息人士還說,家人朋友都勸他放手,但他老想還本,認為賣款起碼要足夠向銀行贖樓。於是,房子又一次賣不去。最近,這房子門前的「forsale」牌子不見了,再問消息人士。原來這位業主賣掉了房子按揭計劃中人壽保險部分來減低供款,希望可以再挺一段時間,捱過這場風暴。不過,從現時形勢發展看,這位相信已經成為負資產一族的業主將很難如願以償。

「for sale」牌子越掛越多

 再挖一下內幕,業主夫婦5年前以30萬鎊的當時市場低價從一對離婚急售的夫婦手中買下這幢房子,然後再豪花10萬鎊全屋大裝修,花在房子上的資金全是銀行借貸所得,是「借到盡」的極端例子。房子於年多前的巔峰期曾升至近50萬鎊。業主以為,今次肯定是一宗穩賺不賠的生意。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個巨浪捲來,玉石俱焚。除非你是AIG或皇家蘇格蘭銀行,壞了事政府會來打救,否則便只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身家不斷縮水,欲哭無淚。

 聽到芳鄰的慘情,本要為他一灑同情之淚,但後來又聽說他一家子仍然要去豪華假期,兒子仍然擁有最新型號的電子產品,心裡嫉妒之餘,也只好說一聲「活該」。每次駕車駛過他的家門前,我都會看看泊在前院的兩輛靚車是否仍在。當有一天,門前庭園依舊,靚車不再之際,便是經濟衰退入肉之時。

 說回近日鋪天蓋地的壞消息,緊接著銀行倒閉和政府救市新聞後上場的是更容易令人了解的信號,也就是衰退的基本體現:公司倒閉裁員,失業大軍又增多少人,樓價估計還要跌去30%……一切是如此熟悉,就像十多年前我在倫敦工作時經歷的那場大衰退;但不同的是,當時自己受僱的是業務蒸蒸日上的香港公司。身邊的英國朋友天天擔心飯碗不保,我卻是年年加薪,日子好過得很,沒有切膚之痛。

英人斷供破產話咁易

 記得90年代的英國友人中,人人都有一個以上的親友失業。住在隔壁的約翰夫婦,搬進來的6年中,好像也沒有看見他們做過什麼長工。兩人帶著可愛的女兒,天天在花園轉悠,看來也沒有什麼憂愁。突然有一天,約翰一家不見了,聽說是供不起樓,被銀行趕走。後來才明白,英國人不像中國人,懂得積穀防饑,會把房屋守到最後一刻,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破產。97後香港樓價跌去一半以上,身邊友人也沒有多少個採取斷供破產的「上策」,一般都會咬緊牙關,問親朋戚友借錢捱過。英國人則不然,好日子時會用到盡,壞日子嗎,沒有什麼大不了,向法院申請破產,欠多少錢都可以一了百了,若干年後又一條好漢。當年英國朋友中,被銀行收樓的便大有人在。

 第一次到英國生活前,我居住的香港是一個樓價永不下跌之地。由出生的60年代到離家的80年代末期,樓價都是有上無落。記得自己由兒時住的無水無煤氣入屋的山邊徙置區,搬到16層高的廉租屋,再遷入第一代居屋,然後是兄弟姐妹長大後自置的私人樓,再住上所謂「豪宅」……一步一個階梯,活脫脫是電影《阿甘正傳》般,小人物見證了大時代,體驗著香港經濟的日漸繁華。年少時還以為全世界的房屋價格都是只漲不跌,只要上到車,不斷細屋換大屋,身家財富便會隨著扶搖直上。直至1990年來到英國,這錯誤想法才被有跌無升的樓價完全推翻。

享慣福難改大使惡習

 要談到成為樓蟹的親身經歷,還是要數由英國回到香港後的日子。97年努力買來的房子後來雖已賤賣甩掉,但其樓價至今仍是回鄉路遠,我相信這輩子也不會看得到她能夠升回當年高位。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自己怎麼能夠買下這樣天文數字的「豪宅」。

 這次重返英倫,我早有預感衰退與己有緣,也決心不再讓自己成為負資產一族,在買樓方面採取了最保守的做法。不管外面樓市如何風雨飄搖,我都可以安坐家中,毫髮無損。不過,我身邊那些一直都在先使未來錢的英國芳鄰們,好像也未有受到什麼影響,仍然是千金散盡不知愁。等著瞧吧,據說英國今次陷入的是60年一遇的大衰退,苦日子還未有影兒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