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進粵港合作30年之深港滄桑系列五之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01]
放大圖片

香港商圈北移 河套中環將成雙重心

——規劃諮詢兩地公眾 開發終臻實質階段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羅愛文、熊君慧

 經過30年等待,2008年6月1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和深圳市規劃局聯合公佈:就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問題,分別委託兩地研究機構開展公眾諮詢。這一深港合作史上前所未有的舉措,釋放了河套開發進入實質性階段的信息。

 與此同時,更有消息傳出:廣東省正謀劃聯手港澳,在核心區域內建立改革「試驗區」,該「試驗區」的權限與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相仿,中央有關部門已就此進行研究。

 曾擔任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多年的唐傑樂觀認為,「一河兩岸的開發很快就會啟動,香港未來的發展重心也一定會有變化,會出現兩個重心,一個在中環,一個就在深圳河兩岸。」

港5財團 搶佔七成邊地

 「春江水暖鴨先知」,長期關注深圳河兩岸的港人文伙泰透露,香港五大財團已提前由收購掌控了深圳河南岸港境內70%的土地。

3招購地 儲300萬平方米

 文伙泰說,十幾年前,財團就開始通過第三方、第四方收購一河兩岸香港方的儲備用地,他們控制深圳河邊的土地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一方面收購農民土地,與原居民合作;另一方面由於這個區域許多土地的主人已經移居海外,一些財團便和原居民後代、海外專業人士進行密切接觸;邊界土地主要屬於彭、侯、文、鄧、廖五大家族,這些家族後代的土地只能賣給同宗族,不能賣給別人,因此財團就想方設法密切與這些家族的關係,這也是收集邊界土地的一種重要方式。目前,和記黃埔、新鴻基地產、新世界、恆基等香港大財團在深圳河邊的土地儲備,已經達到300萬平方米。

 對此,深圳市治理深圳河辦公室第一任主任林萬泉證實,90年代中期,深圳與香港開始談河套地區開發時的提法就有房地產、保稅區、新的試驗區等。林萬泉說:「因此我曾無數次陪同過香港幾大房地產開發商到河套參觀考察。」他回憶,1995-97年間,有幾百人先後到河套去參觀,都是他帶領。參觀的人當中,絕大部分是房地產開發商,包括深圳方的深業、振業等國企。

台日財團 也垂涎寶地

 據深港產學研基地理事會秘書長、深港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克科介紹,一河兩岸的開發,儘管兩地政府層面的談判談談停停,但財團對這一地區土地的收集,則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1996年,香港就有兩個大財團找到他詢問情況。1998年,日本和台灣也有兩個財團找到他,他說: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一河兩岸的開發一直被大財團關注;二是香港回歸後,日本和台灣也很關心這個地域的未來發展。

 據悉,在香港回歸後,因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開發深圳河兩岸的聲音一度沉寂。但近年來港深邊界區開發又成為了熱題。2006年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港深邊境禁區從2,800公頃縮小為800公頃,釋放了邊境禁區開發的信號。2007年,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與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在香港會展中心共同主持召開深港合作會議。之後兩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簽署了「1+6」合作協議,聯手將深港合作推進到一個新的紀元。根據協議,深港雙方同意成立「港深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

兩地設專組 進展提速

 今年3月9日,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在全國「兩會」上對媒體表示,河套地區開發,將是深港更緊密合作的重要突破口。當月,「港深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第一次會議就在深圳舉行,宣佈兩地將在河套地區共同開發上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在深圳「兩會」上,深港合作又成為政協一號提案,其中河套地區開發成為政協委員們建言獻策的焦點。

 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到深圳進行專題調研。深港合作是他此行的重點。汪洋要求深圳要更加主動、務實地推進合作項目建設,加快合作步伐。

 6月1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和深圳市規劃局正式聯合公佈,就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問題,分別委託兩地研究機構開展公眾諮詢。

河套倡建「兩制雙城」都會示範區

 河套是深圳河整治拉直形成的河中島,地點位於香港一方,地權屬深圳市,由港方管理。為推動河套地區開發,2008年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主席李德成向全國政協提交的《全方位推進深港合作,共建「兩制雙城」世界級大都會》的提案,徵得高敬德、馬蔚華、陳東征、馬介璋、閆小培、鍾曉渝等20多名深港全國政協委員的聯合署名。這份提案,以「兩制雙城」的合作發展模式為設想,為全方位推進深港合作、共建世界級大都會,並建議國家將其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

重點發展金融科技

 提案提出深港兩地聯合成立河套發展協調管理部門,從8個方面統籌規劃,合理開發,打造「兩制雙城」世界級大都會示範區。其重點為金融和科技合作,優先發展優勢互補的新興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對接,構建深港一小時都市生活工作圈;推進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全面開放,特別是在口岸建設和跨境交管上的實質性突破。同時,以項目合作推進深港創新圈的建立,包括兩地政府牽頭,兩地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和諮詢專家參與的有效對話磋商機制,實行項目先行策略,發展以資本流動、貨物流動、技術轉移、產業協作等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活動,提升創新源頭的資源合作。

「一河兩岸」兩設想

設想一:「經濟發展區」

 設想把深圳河改造為清水河。用兩種辦法可改造為清水河:一是從深圳河上游從蓮塘至沙角開挖穿山隧道,把大鵬灣的海水通過隧道引進深圳河,使死水變活水;二是從珠江口引水沖清深圳河。

 深圳河變成清水河後,將把深圳河兩岸建造自然生態的旅遊景點,同時,在發展區設立全國各省市提供進出口貿易辦事處和世界各國大企業採購中心,利用全國各地來深圳和世界各地到香港方便的優勢,吸引國內外客商匯集發展區,洽談貿易,看產品樣板下定單和招商引資等活動。

設想二:「綜合開發區」

 開發區的土地分別屬於「一國兩制」下的深港兩地,按照自由貿易區和區域合作組織國際慣例,由參與雙方共同管理、協調運作並形成整體化運作。

 「港深經濟綜合開發區」的區域選擇應包含從大鵬灣到後海灣的深圳河兩岸的整個狹長地帶,規劃方針是包容兩制、協調兩岸、構築兩帶、貫通兩灣。將深圳河以北沿全線按照沿河經濟區的要求安排旅遊、觀光、商貿、物流等可持續增長和具有特色的項目。

開發「一河兩岸」 助港免邊緣化

 深圳市人大副主任、原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唐傑說,他在與香港政府長期接觸中發現,與90年代完全不同的是,香港回歸10年來,內地經濟快速增長,香港在主動融入這個開放的過程中提出了防止邊緣化的擔憂。唐傑認為,這是香港人心態發生變化的一個集中表現。90年代以前,香港人總是認為,香港就是一個口岸,大陸出口必須經過香港。然而現今是上海開放了,天津開放了,沿海地區都開放了,香港就變成出口口岸的幾分之一,香港作為中心城市的地位,隨著大陸的開放,而逐步降低。從這個大背景看,香港作為內地進出口必經口岸的優勢,已然永遠消失,隨著大陸與台灣實施三通後,這個地位還要降落。

 唐傑認為,開發一河兩岸,香港或許能夠重新發揮在珠三角和南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他說,如果沒有這樣的開發,香港將無法避免邊緣化,因為香港的金融不能永遠只作離岸,香港的貿易不能永遠只作轉口。

香港經濟新「撬點」

 唐傑指出,兩岸開發的重大價值在於,利用「一國兩制」框架,對建設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有巨大作用;而利用香港比較發達、健全的法制環境,能夠減少香港與大陸經濟上的阻隔。一河兩岸雖小,但於此意義卻很重大,是香港發揮其對內地經濟作用的一個「撬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