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深圳:改革開放的窗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7]
放大圖片

30年前,這裡只是一個名叫「寶安」的小漁村。

 1979年,當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廣東鄰近港澳,華僑眾多,應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這方面,希望中央給點權,讓廣東先走一步,放手幹。」鄧小平十分贊同廣東富有新意的設想,他聽說「先走一步」的地方名稱還定不下來,就說:「就叫特區嘛,陝甘寧就是特區」。

新中國第一個私人屋苑

 30年前的深圳,有的是空地,但沒資金。「補償貿易」是當時特區建設者找到的新辦法——深圳出地,香港人來建廠房,交地租;或建房賣給港人,回收資金用於建設。就這樣,特區開荒牛們為深圳的早期建設開闢了一條活路。深圳最早出租的土地後來被建成了中國內地第一個房地產項目:「東湖麗苑」,它是內地第一塊土地出租協議,也是第一個合資房地產項目。

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發行

 1983年7月,「深寶安」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在深圳發行。但當時人們並不十分清楚什麼是股票,政府甚至下文要求領導幹部帶頭買。1992年,鄧小平在第二次南巡時對深圳在股票市場方面大膽嘗試給予了肯定的態度;最早買入「深發展」的人也發現,他們的幾千股股票在沉睡了幾年之後突然變成了幾十萬現金;潘多拉盒子就這樣被打開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