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痕跡難以根除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8]
放大圖片

李恩柱

 心理醫生探尋病人當下的病態心理時,常常詢問他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如是否遭到傷害以至於心靈深處埋下陰影,是不是受過意外打擊,造成世界觀扭曲,等等。世人常常以為,時間可以沖刷一切,實際未必如此。時間長久和完全忘記過去發生的一切,是一點也不相同的兩件事。有些事本來可以不去理會,時日起到消蝕的作用,當然也就十分正常;一些浸入骨髓的事情,不管時間怎樣逝去,都會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成為永遠的精神負荷。個人生活是這樣,國家生活也如此。

 黃裳先生有一篇《張岱的〈史闕〉》,談及秦朝的坑儒。秦焚書後,諸儒多謗怨,結果都拜為郎,共七百人。「乃密命冬月種瓜于鉶谷中溫處。瓜有實,詔下博士諸生說之。人人各異。乃命就視之,先為伏機。諸生各相難不能決,因發機填之以土。」然後引張岱的按語:「昔人云,坑法不傳。蓋咸陽伊洛間多山谷,一入數十里,皆峭壁懸崖,陡絕不能上。以丸泥塞谷口,則數萬之生靈,俱束手就斃矣。今視秦政之坑儒,乃知白起、項羽之坑降卒多至四十萬者,其坑法的的如此。」張岱對秦始皇坑儒的看法與東漢衛宏在《詔定古文官書序》中的記載大體相似。然衛宏所云「種瓜」之處更加具體——「乃密種瓜於驪山陵谷中溫處」,指明這是秦始皇驪山坑儒。第一次在咸陽是公開坑殺,這次在驪山溫谷則是秘密坑埋。咸陽那一次是460人,後一次是700人。秦始皇究竟坑了幾次儒,今天人們的看法並不一致,但不管怎樣,我們讀了這一節平實而雋永的文字,感到秦始皇的做法其來有自,並非他的創造。

 人,尤其有影響的人物,做完一件事之後,他自己往往以為過去就過去了,以為時間一久,一切都會煙消雲散,事實上卻不會如此,或者澤被後世,或者貽害後人。秦始皇「坑儒」,不僅與秦的「坑人」(阬人)歷史有關,直接承繼了操作方法,而且承前啟後。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過了幾十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儒;距白起坑降卒五十多年後的公元前207年,項羽坑殺秦降兵20萬人於新安。《聖經》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觀諸此事,誠然!

 一個人,如果長時間置身於某種環境中,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和無意識的領受,一些事情就會無師自通。即使他不是有意識的模仿前人,甚至可能對前人的某些知識感到厭惡,還是會不由自主地依舊路而行。這可能就是文化濡化功能的巨大作用。從這一方面說,舊有的痕跡很難會被時光的風沙掩埋,說不準哪位後人會從祖母的箱底拿出舊貨。

 痕跡、舊路之所以會在某個時候重新變得鮮活,就在於它為人們提供了思考路向和行為模式。見到同類情況,一些人就會尋求老辦法,如嬴政、項羽學習白起。客觀一點說,他們自己未必意識到是在「學習」,而是十分自然的反應,像出乎本能一樣。可怕也正在於此。因為本能,有時是排斥理性的,是「跟著感覺走」,如果舊痕跡是對民眾有益處的,出乎本能的實行是天大的好事;要是相反,豈不糟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