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遏失業增信心 政府須有大動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21]

中大亞太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近四成半受訪者擔心自己會失業,另有逾五成受訪者擔心家人會失業;逾三成市民對政府能否成功帶領香港抵禦金融海嘯信心不大,逾四成受訪者對香港未來三年經濟前景表示悲觀;近五成受訪者贊成特區政府應主動請求中央推出措施支持香港經濟發展,高達八成半受訪者對本港經濟與內地加強融合持肯定態度。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失業成為市民的最大擔憂和威脅,並嚴重打擊市民對政府和經濟前景的信心。要遏止失業潮加劇,加強市民信心,政府一定要有大動作,方能力挽狂瀾。在目前情況下,政府可以做的大動作,一是簡化程序,加快十大基建開工的時間表;二是加快本港經濟與內地融合,請求中央推出新的挺港措施,借助內地經濟發展力量抗擊金融海嘯。

本港近期有多間企業裁員減人,令失業人數急增。儘管特首曾蔭權呼籲企業在精簡架構時,應負起社會責任,照顧員工利益,減少員工創傷。但在經濟環境急速惡化下,企業為求生存,裁員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事實上,就連特首統領的「經機會」,當中多名成員旗下的公司都已相繼裁員。

政府強調,在本港大型基建上馬前,會陸續推出小型工程,但其所創造的職位有限,對推動經濟和提振社會信心幫助不大。按照原來的時間表,本港大型基建開工的高峰期要拖到二○一一年,但二○一一年的遠水,又豈能救眼前的失業近火。政府強調在香港做大型基建,很多法定程序不可以隨便輕視。但政府應向公眾公布,到底是哪些法定程序不可以隨便輕視、不能精簡更改。

如果問題出在外國顧問公司做的各種各樣的顧問報告方面,政府可與這些顧問公司協商,要求他們加快顧問評估,或將各種各樣的顧問報告集中時間做,不要等做完一項再做另一項,這樣就可將開工的時間表提前。如果問題出在政府內部,政府完全可以急事急辦,精簡和加快程序。對抗經濟衰退和社會信心跌落,大動作之一就是立即上馬大型基建,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是這樣,本港上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是這樣。果斷加快大型基建開工,政府不應再遲疑。

除了盡快推動大型基建上馬外,政府的另外一個大動作,是加快本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特別要加快港粵合作,借助內地經濟動力,紓緩金融海嘯對本港經濟的衝擊。例如可抓住內地擴大內需的時機,增加對內地的出口;爭取中央進一步開放內地居民「個人遊」,將「個人遊」從旅遊觀光發展到旅遊業之外的投資、商務、進修、醫療、文化等領域,防止本港服務業衰退;爭取中央在擴大內需戰略中,進一步降低本港服務業進入內地的門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