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非「處」不娶到同居成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7]
放大圖片

--盤點三代人的婚戀觀

改革開放30年聲色犬馬看滄桑「色篇」二之一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凌翔、實習記者:朱姝哲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人從「談性色變」,到逐漸奔向「性解放」,甚至是「性放肆」,「同居」、「一夜情」、「虐戀」、「換妻」……等等衝擊傳統兩性關係的字眼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不斷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伴隨著自「90後」的正式成人,他們對於性、道德與婚姻的態度已跟70後的叔叔阿姨甚至80後的哥哥姊姊大相逕庭。但其實,無論社會開放到什麼程度,人們自我反省到什麼地步,有些東西卻應該是持久永恆的,比如愛情和婚姻。

70後:我們想娶處女

 「70後」曾經生活在多麼純真的年代,那裡有詩歌的朦朧與美好,有鄧麗君歌喉的悠揚婉轉,有瓊瑤式愛情的千回百轉。

 到了2000年,「70後」正式開始步入而立之年,不知道當初的青澀與純真還留有多少,現實與世俗又多了幾分。

 楊帆,男,生於1975年11月,至今未婚,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不高的薪水,想過跳槽,又有些安於現狀。他說,他一直在等一個好女孩的出現,然後結婚。他說,他的第一個女朋友是非處女,雖然他愛她,但是心裡總有個結;第二個女朋友是80後,大學畢業後就把他甩了;之後也接觸過一些不錯的女孩,但都沒有太大感覺,周圍的朋友接連結婚,心裡不禁著急,但也不想就此將就,仍期待愛情出現。他說他有些理想主義,在現實與夢想間不停徘徊,在自己和別人之間反覆折騰。

80後:要感情,也要物質

 「80後」的孩子們在2000年逐漸開始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曾經被看作是叛逆的一群。人們叫他們「垮掉的一代」,他們則習慣稱自己為「宅男」、「乾物女」。他們把戀情看作是生活的作料,而非主食,有則享受愛情,無則享受生活,一切似乎游刃有餘。

 今年24歲的誠誠,交過3個男朋友,都無結果。她說,與其說愛上一個人,不如說愛上了愛情,她喜歡戀愛的感覺,最害怕愛情消逝的失落;她抱怨她母親為她的終身大事著急而不停介紹相親對象,她說,她現在只想和朋友享受自在的單身生活,她將來會結婚,會有小孩,她要等她的Mr. Right出現,「他要很愛我,而且一定要有錢。」

90後:結婚是大人的事

 如果把「80後」的孩子稱為「現實」,那麼「90後」的孩子則是「超現實」,他們甚至發明了自己的語言「火星文」,比如網絡用語「偶稀飯粗稀飯」(我喜歡就喜歡),比如「烸天愛你哆…點」(每天愛你多一點)。

 他們不再用老土的小紙條,取而代之的是手機短信和QQ傳情;他們不再羞羞答答,校園裡馬路上都有男孩女孩牽手擁抱的場景。

 1991年出生的小馬,今年17歲,帥氣陽光愛打籃球,用他的話說追他的女生排成隊。他喜歡過兩個女生,都當過他的女朋友,因為喜歡就在一起,因為不喜歡了就分開,從未想過要負什麼責任,「結婚是大人幹的事情,而我還只是小孩。」

注: 「宅男」:由日語演變來的流行詞,發展到現在通常被認為是指那些經常足不出戶、流連網路、穿著不修邊幅、不擅言詞、缺乏對異性的魅力的人,同樣的還有「宅女」。

「乾物女」:指的是放棄戀愛,認為很多事情都很麻煩而湊合著過的女性。這個名稱源自日語對魚乾的稱呼干物。

三十年婚嫁六大潮流

 三十年的改革浪潮,也迅速改變著人們的婚嫁觀念。所謂郎才女貌,佳偶天成似乎是經久不變的真理。但社會發展至今,真理也會「與時俱進」:郎不一定有才,有錢就行;女不一定有貌,敢秀則靈。於是我們看到了年過半百的大款旁環著一位貌似青澀的少女;我們也看到了芙蓉姐姐並不出眾的臉上露出性感魅惑的表情。

潮流一:傍大款

 女明星們熱衷與大款為伍,李湘與李厚霖、郭晶晶與霍啟剛……成為時下無數女孩子的夢想。無論是真情還是假意,是過去式還是進行式,這種表面看似風光無限的配對一定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他們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當然最樂觀的情況不排除互相吸引和愛慕。也許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男人通過征服世界征服女人,而女人通過征服男人征服世界。

潮流二:嫁老外

 中國女人對於外國男人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金髮碧眼、紳士風度、性慾旺盛;相形之下,中國男人則是不修邊幅、舉止粗魯、呆板木訥。這給中國女人嫁外國男子找到了極好的理由。我們發現章子怡的男友換了幾茬之後還是鎖定在了金髮碧眼的外國男人;上海交大女學生撰寫博文《我就是想嫁個老外》……我們中國男人真的如此遜色?其實,中國男人的好處顯而易見,你不必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手舞足蹈上躥下跳;也不必擔心因為文化差異而造成「理解代溝」;更不必害怕在你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他會因「獨立意識」而無動於衷……

潮流三:包二奶

 「包二奶」是指已婚男子在婚外供養女子並與之保持性關係的行為,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有人將包二奶視作有錢、有權的象徵,並且樂此不疲。這種「復古潮流」美其名曰顛覆了「一夫一妻制」帶來的弊端,更符合人「性」規律,人們對此行為也表現出複雜的情緒:憤怒、同情抑或羨慕。

 2004年一位父親因為「包二奶」被女兒起訴,網友對此態度不一,有人認為女孩應該與「包二奶」的父親鬥爭到底,有人則表示女孩狀告父親讓人「寒心」,中立者則表示事情的關鍵在於弄清該父親是不是動了「真情」。「包二奶」至今未寫進《婚姻法》,但是一位「包二奶」的北京男人被以重婚罪判了刑,算是對「包二奶者」的一種警醒吧。

潮流四:同性愛

 《藍宇》、《蝴蝶》、《刺青》、《斷背山》……一部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同性之間似乎是「唯美」的愛情。學界估測,中國同性戀者約有3,000萬,身邊的每100人中就有2至3人或更多的人願意選擇同性為伴侶。目前全世界已經有20多個國家或地區認同同性戀婚姻,中國同性婚姻還未受法律保護,社會學家李銀河三次上交《同性婚姻提案》,呼籲同性婚姻合法化,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不少學者紛紛撰文表示:中國對同性戀的容忍度正在逐漸擴大,合法的「同性婚姻」,離我們還有多遠?

 芙蓉姐姐的搔首弄姿「迷倒」了一片網民後,她在網絡上公開相親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相親現場吸引了無數年輕小伙到來,人們爭先恐後地瀏覽視頻網頁想一睹「芙蓉姐夫」的風采。

 暫不論「芙蓉相親」到底是作秀還是尋找真愛,但這場鬧劇顯然是精確地瞄準了人們「偷窺」甚至是有些「幸災樂禍」的心理。

潮流五:網絡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人博客的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自己的隱私「晒」於網上:幾年前的木子美,號稱是用「身體寫作」的第一人,公開描寫其與一眾男子的性愛過程;滬一女白領公然將自己的裸照掛在博客上,引來幾千萬的點擊量……這年頭除了明星,「草根」也能一夜成名。

潮流六:閃婚族

 5秒鐘愛上一個人,3分鐘談一場戀愛,一個禮拜便踏上「紅地毯」……這種典型的「80後」戀愛症狀近年頻頻發作。數據顯示,2006年全北京有24,952對夫妻辦理離婚登記,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婚姻關係維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婚後5年內離婚……而其中「80後」佔了相當大的比例。07年熱播的大陸青春偶像劇《奮鬥》解釋了「80後」的自由主義生活:「因為喜歡所以結婚,因為喜歡了其他人所以跟你離婚。一切其實很簡單。」

十大高離婚率城市排行榜 越有錢越離婚

 有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離婚率呈持續上升狀態。數據顯示,1985年的「離婚對數」只有45.8萬對,到1990年增加到了80萬對,2005年則達到了178.5萬對。2007年,中國有140.4萬對夫妻申請離婚,平均離婚率是20%,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幾年前已超過了30%。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家庭暴力、離婚手續簡化等因素是導致離婚率上升的直接原因。此外,中國去年離婚率排名前10的城市無一例外都處在經濟發展最前沿,其中京滬深排名前三,本港則位列第七。

2007城市離婚率排名

第一名  北 京  39%

第二名  上 海  38%

第三名  深 圳  36.25%

第四名  廣 州  35%

第五名  廈 門  34.9%

第六名  台 北  34.8%

第七名  香 港  33.8%

第八名  大 連  31%

第九名  杭 州  29%

第十名  哈爾濱  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