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放三十年 定邊綻新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6]
放大圖片

本報駐陝西記者:楊樹梅、李曉燕 定邊縣委宣傳部:甄之劍、周鑫俞

 1978年,改革開放的號角如同聲聲春雷喚醒了沉睡的神州大地。位於陝西西北部的定邊縣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30年來,定邊歷屆縣委、縣政府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風雨兼程,一步步從落後走向文明,從貧困走向富裕,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這塊建制1400餘年的古老土地,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能源定邊: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定邊縣位於陝西省西北部,地處陝甘寧蒙四省(區)交界處,地理位置獨特,自古就是商賈雲集的邊城重鎮,素有「陝北旱碼頭」之稱。從北宋大詩人、政治家范仲淹取「底定邊疆」之意為定邊題名的史實可以看出,定邊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改革開放給定邊的工業經濟注入了活力,而上世紀70年代在陝北發現的世界級油氣田,給定邊發展工業經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縣委書記邵勝凱告訴記者,在定邊69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下面,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等礦產資源,境內石油預測儲量達1.5億噸,另有天然鹽湖14個,是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陝西唯一的湖鹽生產基地。

 在黨中央、國務院「穩住東部、發展西部」的油氣發展戰略指引下,近年來,定邊人按照「做大石油產業、深化鹽化工業、扶持加工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的思路,拚搏奮進,工業經濟不斷實現跨越發展,工業經濟對全縣經濟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油、氣、鹽三大能源化工產業,已成為定邊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大支撐。

 截至2007年,定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5.5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137倍。縣級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18億元,利稅總額實現5.48億元。

 昔日默默無聞的塞外邊城,如今已成為閃耀在西部大地上耀眼的能源之星。隨著世界範圍內能源問題日漸突出,定邊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

富饒定邊:特色農業享譽海內外

 廣袤無垠的黃土地,給定邊的農業發展創造了無限的潛力,但「春季風沙,初夏旱,秋初陰雨,冬季寒」的自然條件,也給定邊農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制約。「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曾是定邊的真實寫照。定邊農業的突破口在哪裡?

 定邊縣縣長楊文海告訴記者,思路決定出路,縣政府領導積極幫助群眾科學決策,及時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育特色品牌,圍繞重點特色農業產業的開發,實施科技進村入戶工程,選派科技人員駐村入戶,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帶信息,將技術、良種、供求信息送到農民的手中。

 定邊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日溫差大,是性喜涼爽的馬鈴薯的最佳適生區。定邊縣因地制宜大搞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把馬鈴薯產業不斷做大做強,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主導產業,成為陝西馬鈴薯種植第一大縣。「定邊洋芋」被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為受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定邊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馬鈴薯特產之鄉」。

 定邊蕎麥栽培歷史悠久,以其粒大飽滿、色澤茶褐、稜細皮薄、出粉率高、營養豐富、藥用價值大等優勢而聞名遐邇,素有「蕎麥之鄉」的美稱,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優質農產品」,「定邊蕎麥」年出口量約2000萬噸,產品暢銷日本、韓國、美國、香港及東南亞地區。

 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薯、羊、草、菜、小雜糧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和優質紅花蕎麥、優質油料、優質雜豆等六大特色農產品優勢產業帶,農產品加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銷率均達到94%以上。

 200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23.97萬噸,比1978年增長3.77倍;油料產量達0.86萬噸,比1978年增長3倍;水果總產量達到0.36萬噸,比1978年增長18.14倍;羊子存欄61.89萬隻,比1978年增加34.74萬隻,增長1.28倍;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1.07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35.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660元,比1978年增長54倍。

 透過這一組組的數據,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張張綻放著豐收喜悅的笑臉,折射出的是定邊決策者們的真知灼見。隨著「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的農業發展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和黨的富民政策的不斷深入實施,定邊農民的日子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強!

民生定邊: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30年,定邊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大繁榮、大跨越。2007年,定邊縣生產總值達到65.85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165倍,年均增長19.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9.47億元,是1978年的2279倍;職工平均貨幣工資收入由1978年的655元,提高到2007年的26070元,增長38.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48元,提高到2660元,增長54.4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73295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567.1倍。

 然而,定邊的跨越式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簡單過程,更是定邊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求真務實,不斷改善政治生態,把握社會發展全局,對社會生產力各要素全面釋放的過程。為提高政府部門的執政能力,提高辦事效率,規範執法行為,定邊縣委、縣政府指導各級各部門集中開展了大規模的政府效能監察與行政執法、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等專項治理整頓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定邊軟環境的良性轉化。

 縣委書記邵勝凱告訴記者,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對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不迴避、不推諉,求真務實逐一破解,一心一意為人民謀福利,這是定邊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從縣委、縣政府最初提出的「走出貧困、邁向富裕,堅持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定邊」的發展目標,到目前正在實施的「三步走」戰略;從推進經濟工作的諸項措施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日常小事,無不與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針對群眾最現實、最關心的就業、保障、入托入學、看病、養老等問題入手,大力發展公益事業,積極推進社保體系的建設,努力使城鄉居民「難有所幫、殘有所助、孤有所托、老有所依」。

 到2007年,全縣已參加社會保障人數82433人,社會保障覆蓋率達36.2%。積極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目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7030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8310人。

 據縣委書記邵勝凱介紹,為了突破基礎設施落後這一長期阻礙定邊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九五」以來,定邊縣不斷加快以「通路、通水、通電、通訊、通廣播電視」為重點的「五通」工程,先後投資40多億元,鋪設油路500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完成了116個行政村的農網改造,使定邊人徹底告別了點煤油燈的歷史,給全縣人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和諧定邊: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定邊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堅定地走開發與保護同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堅持不欠社會進步的賬。始終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前瞻性的思維謀劃全局,穩步提升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投入,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科教興定」出成果

 為適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要求,定邊大力發展文教事業,大力實施「科教興定」戰略。

 截至2007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71所,在校學生62787人,比1978年增加12481人,增長24.81%,初步形成了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

 此外,定邊縣還立足縣情實際,積極扶持演出、娛樂、網絡、藝術培訓、藝術品經營等文化產業,挖掘開發了三邊剪紙、刺繡等具有顯著特色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產業,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安全定邊」保穩定

 定邊縣委、縣政府樹立「第一要務抓發展,第一責任保穩定」的政治意識,堅持發展與穩定並重,富民與安民共進,在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以構建「安全定邊」為載體,不斷加強治安防範體系建設,紮實開展綜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嚴打鬥爭,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積極構築治安防控體系,形成了經濟事業快速發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面。

「宜居定邊」合民心

 定邊以創建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的現代化城鎮為目標,僅2005年,就投入城建資金2億元,用於道路路改拓建工程及城市休閒文化廣場等十幾項城建項目。2006年,定邊縣提出「舉全縣之力打造一個漂漂亮亮的定邊縣城」的口號,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使定邊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自2001年11月起,定邊率先在榆林市實行封山(灘)禁牧,大力開展以林草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

 到2007年底,全縣累計完成造林面積289萬畝,人工種草90萬畝,水土保持治理面積2890平方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7.8%,綠化覆蓋率超過3.5%。

 定邊環境空氣質量全年整體處於良好水平,土地、礦產、水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城鎮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