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苑內外:大學研究支出大回報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7]
放大圖片

 ■在06/07年度,8大院校投放在研究的支出高達54億元。圖為香港科技大學校園。

李向榮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

 在06/07年度,8大院校投放在研究的支出高達54億元。其中,來自教資會的,大約有38億7千萬元,來自研資局的,大約有6億元,來自政府其他部門的,大約有3億2千萬元,來自本港非公營機構或私人基金,大約有6億元,而外來的約有8千2百萬。這筆龐大的支出,為本地幾所研究型大學力爭全球大學排名榜的席位,在各式各樣的國際性的學術期刊中發表了大量研究結果文章。似乎,香港的研究型大學,非常滿意這種撥款模式,亦非常滿意自己那極為表面化的成果。亦有以應用為主的大學,要保障撥款及地位,不惜背離角色,把資源盡量投放在這些表面化的研究上(例如大量聘用可以多發表學術論文及贏取研究經費而並不實在地知道其教學質量的教授),硬要躋身研究型院校之列。這種要包裝多於重內涵的手法,就是買櫝還珠。究竟這樣的投資,為香港的納稅人帶來了甚麼?

投資龐大 社會回饋甚少

 大多數這類極為表面化的研究成績,對學士課程的教育的幫助,是不明顯的,是非常間接的。當然,對於研究生的幫助,就直接得多。香港的大學對研究生的資助(包括其生活費用stipend),直接來自研資局的,每年就有13億元。當然,每一所大學可獲分配到資助的研究生學額很不同。研究型大學竟然還可以獲得大多數的學額。亦因為學額有限的關係,競爭隨之而來。我們的研究生,有不少是非本地的學生,他們在外地已建立了不少研究經驗。而本地的學生,要爭取得到被錄取入讀本地大學的研究生課程,的確是困難得多。而完成了研究生課程的本地生,大多亦沒有在本地大學受到重視,沒有受到聘任,黯然被迫往外尋找就業機會,或做些與其研究課題沒有關係的工作,浪費得很。所以,對香港納稅人及家長,這項龐大的投資,現時沒有多少是回饋到我們的社會。這個問題是要當局正視的。至於非本地的學生,完成研究生課程後,有離開香港的,也有留下來當研究員的。

非本地研究員 省錢轉回家鄉

 又,基於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在香港當科研人員的,大部分是非本地人。他們的消費模式,跟本地人很不同。他們寧可盡量把錢節省下來,以轉回家鄉,而並不願意支持香港經濟及刺激本地消費。當然,筆者認識有例外的非本地研究生及研究人員,非常支持本地經濟,但他們始終是少數。所以,我們對研究方面每年高達幾十億元的支出,不要期望可以怎麼去刺激本地經濟。其實,筆者覺得消費模式只是一個指標。要這些非本地人融入香港本地文化,才是正確的態度。

 離鄉別井,固然不好受,但是,「既來之,則安之」。筆者希望外來的研究生及研究員,可以開開心心,接納本地文化,盡量與本地人多多交流,不要只湊合同鄉,搞小圈子。浪費了來港的時間,最後可能連港人基本的生活點滴也毫無頭緒。可以融入本港社會的話,自自然然,心境開朗,亦可提升工作效率,研究成績有望更進一步。同時,亦不吝嗇在港消費。這樣的話,我們的研究開支,才可對我們的社會有正面的回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