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從「十問義烏」到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
五大跨越 七條經驗
30年前,義烏還是浙江中部的內陸山城,一個貧困的農業小縣,人多地少,資源貧乏。1978年義烏國民生產總值僅1.2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僅235元,只有當時全省人均水平的2/3,財政收入僅2000萬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000萬元。
30年的快速發展,義烏已經是初具國際影響力的商貿都市,擁有「世界超市」之稱的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製造中心。一萬餘名外商常駐此地,商品出口到215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義烏市預計實現生產總值490億元、人均6.5萬元,財政總收入67億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025億元,分別比30年前增長382倍、277倍、335倍、3416倍,城市競爭力躍居浙江省第一位。
義烏,是我國改革開放大潮的一個生動縮影。
12月26日,義烏市委市政府召集社會各界舉行千人集會,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總結30年改革開放成就,我們不能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必須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靜。」義烏市委書記吳蔚榮說,紀念,是為了新的出發!
30年實現五大跨越總結七條經驗
今年10月21日,義烏國際商貿城三期一階段市場正式開業,與已經開業的一、二期市場通過連接體相連,構成全新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群,總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設有商位41000多個,義烏國際商貿城或成為全球最大單體建築。而這已經是義烏小商品市場歷經五次搬遷九次擴建後的「第六代市場」。
30年來,依托義烏市場,義烏人民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演繹了「無中生有、有中生奇、無奇不有」的發展奇跡,成功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小縣到全國經濟強市的跨越發展;實現了從馬路市場到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的跨越發展;實現了由工業小縣到工業強市的跨越發展;實現了從內陸小縣到國際化城市的跨越發展;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富裕小康的跨越發展。
30年的發展歷程讓義烏得到了七條寶貴經驗: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持深化改革,打破束縛;堅持擴大開放,放眼全球;堅持城鄉統籌,全面均衡;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堅持文化傳承,引領創業;堅持黨的領導,科學執政。這些經驗必將成為義烏繼續前進的動力源泉。
「十問義烏」揭醜 為了下一個30年
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當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時候,義烏上半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6%,高於全省2個百分點;今年第三季度金華海關接收申報義烏小商品出口報關單和集裝箱量,與去年同比分別增長28.3%和36.6%。
義烏得以從容應對金融危機,要感謝始於年初的「解放思想、創業創新」大討論。今年2月25日,義烏市委書記吳蔚榮在6000多名幹部群眾參加的大會上,對影響義烏進一步發展的思想障礙揭醜:義烏未來發展藍圖如何描繪,義烏市場能否「強者恆強」,義烏服務業的生長空間有多大,「義烏製造」何時不再貼牌生產,義烏都市離真正的國際化有多遠,義烏新農村怎樣實現再突破,義烏環境如何再創體制新優勢,義烏居民如何共享發展新成果,義烏高地如何引得更多「鳳凰」來,義烏如何實現區域合作共贏。
義烏全市各界經過這場充滿憂患意識的大討論,今年7月,義烏為未來城市發展清晰定調,明確建設「國際商貿名城」,引領新的跨越。 與30年前相比,今天的義烏,既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應對市場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能力,又形成了永遠快人一步的本能,所有這些,已然奠定了開啟新的30年的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