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些冷清的藝術博覽會。
——金融海嘯下的倫敦藝術(上)
文攝:何藹恩
倫敦一年裡有不下十個大型藝術博覽會,各自的藝術品類型和市場定位都不一樣。絕少會見到當代藝術、裝飾性強的中次檔藝術品、古董混雜地放在同一場館內。當地每年秋季便會有兩個矚目的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同前衛藝術界潮流指標的弗利斯當代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和擠滿有野心的年輕藝廊業者的動物園博覽會(Zoo Art Fair)。今年還新增加了瞄準中檔藝術市場的觀望鏡博覽會(Scope Art Fair)。
其中以在十月舉行、為期五天的弗利斯當代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最受注目。這個由弗利斯藝術雜誌(Frieze magazine)於2003年開始籌辦的博覽會,每年都會在攝政公園用白色的大型帳篷搭建成簡潔的臨時場館,雲集來自歐美及亞洲頂尖的前衛畫廊。而動物園藝術博覽會今年則由倫敦動物園移師到倫敦市中心皮卡地里廣場(Piccadilly Circus)的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內舉行。
基於名氣效應,弗利斯當代藝術博覽館仍擠滿衣著時髦的有閒階層和入場觀摩的美術學生。一線畫廊攤位如威爾特和豪瑟(Hauser & Wirth)和白色方塊(White Cube)等,如常擠滿想走近看藝術品的人群。但金融海潚明顯對藝術市場造成衝擊—會場內不少藝廊業者對新聞媒體表示,往年會花鉅款購買藝術品的美國收藏家不是沒有來,就是單看不買。雖然歐洲收藏家還願意買成名藝術家的作品作投資或私人收藏,可是相比往年畫廊生意額少了大半,未來幾年難免要艱苦經營。在觀望鏡博覽會中,一位認識的畫商向我訴苦,說她多日來一件作品都沒有銷出去。
往年熱愛展出佔用大量空間的裝置藝術的前衛畫廊,今年約好似地紛紛拿出油畫往雪白的牆壁上掛。這批新油畫的共同點是比以往的作品更強調顏料塗抹的厚重質感,大多偏好用鮮明但帶髒亂的顏色。德國畫家露絲辛(Lucy Stein)的新畫作上的油彩厚度幾乎有半磅麵包那麼厚。而主題多半是表達風格強、帶著個人幻想色彩的人物畫,或是像雞尾酒般混合不同油畫類型表現出拼湊式圖畫。前者有時甚至故意粗拙地運用卡通手法表達,如用黑線綑邊,呈現誇張人物的造形和身體比例。這些特色似是要跟平滑電子影像和印刷品比照,突顯出油畫的特性。
不過現時振臂歡呼「油畫再次回來了!」,也許高興得太早了點。面對不明朗的經濟前景,畫商們的選擇有實際的商業考慮:油畫容易搬運收藏,又不會佔用太多擺放空間。油畫的定價有一定的依據,相對雕塑或裝置藝術更受收藏家歡迎。過去十年當代藝術品在拍賣行上的價格不斷飆升,收藏藝術品幾乎等同高回報投資。只是經歷金融海嘯後,藝術市場上的泡沫會否隨著爆破?情況不太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藝術博覽展中,有一間足以影響藝術潮流和市場的私人畫廊沒有參展,那就是薩奇畫廊……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