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來自溫州的王超輝(左)、王超棣(中)和吳魁兆(右)師傅為推廣木活字印刷技藝不遺餘力。
文、攝:林意生
能夠保存至今的古代牛文物,固然十分珍貴,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還有木活字印刷技藝。說到木活字印刷,大家或會想起奧運開幕式的其中一項的表演環節,大型靈活機關令人歎為觀止。當然,木活字印刷難與此相比,但其木活字粒細小靈巧,至今已有近800年歷史,懂得這門技藝的人愈來愈少,幸而於去年年初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保護這門技藝露出一線曙光。早前木活字技師於年宵期間更首度訪港,即場為市民刻製木活字揮春,讓大家一睹中國的印刷工藝。
高深印藝從幼學起
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館館長林允鋒表示,該館經常開放讓大眾得以認識木活字印刷,他們亦與瑞安市的旅遊業互相合作,而透過這次來港示範,希望能把這門歷史悠久的技藝推廣開去。這次來港的3位木活字技師都是來自溫州瑞安市東源村,他們帶備起過千個木活字字模、雕刻刀等器材到港,展現相傳廿代的工藝。
活字印刷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出現的是陶土活字,其後又有木活字、銅活字等。瑞安市寨寮溪風景旅遊管理處副主任謝炳錨稱,木活字印刷是元代王法懋發明,用來印刷宗譜,目前在溫州僅有40多人懂得這種工藝。這次負責展示的師傅王超輝、王超棣與吳魁兆,三人都是承祖傳學習這門技藝,十來歲起開始學習,至今已有30多年的功力,只見他們不論是刻字、撿字模、排字模以至掃墨、印拓等部驟,都十分嫻熟,足見經歷多年時間所練就成的功力。
異體字最考功夫
別以為木活字印刷步驟簡單,便把它看輕。事實上,要做到每個程序都順順利利,不單要懂得訣竅,還需要日子磨練,像撿字模就不簡單,先要了解字模的排法。一擔的字模,據王超輝解釋,其實是有一定的排列方法,可不是亂來的。「那是靠一條長160字的口訣,『君王立殿堂,朝輔盡純良……』把字的偏旁列出來,也方便撿字。」
雖然現時內地使用簡體字,但林允鋒表示,木活字印刷所用的是繁體字,字體為老宋體,而普遍所用的木則為棠梨木。要是遇上字模裡沒有的字,便會即時把需要的字雕刻出來。即使不用即時刻字,單是撿字模也考功夫,王超棣說由於漢字多異體字,如「滿」字也有「滿」和草花偏旁的「」兩個寫法,變相提高了撿字的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