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內地大學生身價降 薪酬低過技工農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02年7月從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系畢業的胡玉軍,是江西人,04年他回到家鄉辦起了農場,現時有出欄生豬4000頭、魚塘80畝、果園60畝的規模,並建起了100立方米的沼氣池。

——大學生就業系列之一

本報特約記者李浩彰

 金融海嘯衝擊,內地不少企業抵受不住嚴峻的營商環境相繼倒閉或裁員,廣東省面臨嚴重失業潮,其中單就廣州市即有兩成受訪企業準備裁員,連「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亦不能倖免。面對上述情況,有人建議大學生可去養豬、當侍應甚或做「走鬼」小販。事件引起激烈的討論,當中涉及了意識形態的衝突及社會資源錯配等問題。

 據統計顯示,去年全國560多萬名大學畢業生,其中約有150萬人在08年底仍未找到工作。即使能找到工作,亦面對薪金下調的現象。有調查顯示,那些體力勞動的工人,薪酬甚至比飽受教育的大學生為高,出現「腦體倒掛」的現象。

 5成大學生起薪低過技工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對月薪的預期連年下跌,2006年已降至1,000元左右。去年,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對200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發現,50%的大學畢業生月起薪僅在1,000至2,000元之間。同時,有調查發現,中國內地體力勞動者中的技術工人,平均月工資在2,000元以上。而普通體力勞動者中的木工、瓦工的日工資標準已經達到140至160元,按月工資計算能達到4,200至4,800元,較大學生高出一倍。

 與農民工「搶」飯碗

 大學生面對就業難的問題,出現了與農民工「搶」飯碗的情況。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專門面向農民工的首場招聘會前日舉行,共有200多家公司到場招聘,招聘職位包括生產技術工、營業員、服務員、行政後勤服務員、倉儲服務員、物流配送員等,有5,500多人入場求職。儘管是一場面向農民工的招聘會,但仍有大量大學畢業生前往求職。早前,廣州一家豬肉連鎖店以年薪8至10萬聘30名「豬肉佬」,竟引來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1,500百多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前往競聘。廣東省政協常委溫洋日前亦建議大學生轉變觀念,嘗試當「走鬼(即無牌流動小販)」,認為是培養企業家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

 培養成才費用不菲

 當大學生紛紛投身不同的較低學歷要求的工種之際,卻有不少聲音反對大學生這種放下身段的做法,認為是資源錯配的一個反映。內地大學每年學費約5,000至10,000元(人民幣,下同),加上雜費和生活費等,讀4年大學約需5至10萬元。早前安徽省有調查顯示,大城市家庭培養1名大學生,年支出約佔家庭收入62%,縣城家庭需花8.6年的收入,農村更需18年收入,才能培養一名大學畢業生。有人指出,一個社會不能按知識結構分配工作,是政府的悲哀。廣東省政協常委孟浩亦認為,政府有責任創造就業機會,而不能期待大學畢業生走最底層的謀生之路,來解決就業問題。

 傳統觀念變就業心理障礙

 有不少意見指出,大學生就業難除了客觀的經濟環境外,學生個人因素亦為關鍵。有不少評論認為,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傳統的就業觀念沒有改變。10年前,內地政府會為大學畢業生在政府部門或者國有企業中安排工作,故根本不存在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問題,令大學生成為享受「特權」的精英。可是,在現今自由市場、人才流通的情況下,若每名畢業生皆希望在大城市找到高薪體面的好工作,簡直是空想。故此,大學生心頭高,對平凡工作嗤之以鼻,成了就業難的一大心理障礙。

大學生打造養豬王國

 大學生是否應當只選取符合一般人認為是大學生身份的工作?正當人們議論不絕之際,「行行出狀元」的俗語或令我們有深刻的體會。據媒體報道,新都人龍波和妻子於2000年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後,便按照科學方法,以營養飼料餵豬。儘管遭到家人反對,龍波依然堅持理念,並且取得成效,生產量上升,養豬場每年收入超過一般打工者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稍後,他又於全國建了12個養豬場,加盟的養豬合作社員達1,400多戶,產值已逾千萬元,年收入達到200萬元。他更為自己的豬註冊品牌名為普蘭克豬,並成為國內知名品牌。現時企業中不乏博士、碩士級人才。龍波以大學生的身份,從事一般人認為低下的養豬行業,卻憑他大學生的智慧與知識,創出了他的事業王國。他的故事又是否能給現今的大學生在思想上帶來一些衝擊?

港生同樣就業難 需爭取機會

 回看香港,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同樣困擾。香港大學早前披露,受金融海嘯影響,今年向大學登記的職位空缺估計較去年少25%。對大學生來說,「畢業等於失業」不僅影響個人收入和家庭經濟,同時打擊自信和期望。特區政府儘管已帶頭作出針對措施。如加快補充公務員空缺,又與商會推出「實習生計劃」和提供臨時職位,並安排畢業生到內地實習。縱有不少良方,最重要的仍是青年要打開自己的心扉,爭取每一個學習機會。

相關新聞
粵港澳將推行 一次性兩地牌 (圖)
一年多次往返 倡擴至粵多市 (圖)
唐英年:棄零和 謀共贏 (圖)
跨境自駕行 促兩地消費
粵港澳4共識8項合作事項
萬慶良爆內幕 唐英年是推手
澳門大學將進駐橫琴島
電盈再裁35人 工會揚言罷工 (圖)
理大港專增5千學額職位 (圖)
裕華北京道分店下周二結業 (圖)
零售業失業率迫近沙士 (圖)
訂殘疾者最低工資 當局促設專業評估
天璽搶手即「加碼」 呎價2.1萬 (圖)
天璽首批公開發售部分單位價單 (圖)
短期課程當旺 吸待業進修生 (圖)
港生赴內地學醫創新天 (圖)
爭高薪「鐵飯碗」1.5萬人考警隊 (圖)
廚師變劊子手 醉駕殺友囚2年 (圖)
時速91公里撼欄1死3傷
女文員肝硬化死 家屬質疑換肝遲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